考試前需複試,考生在紫禁城內的保和殿應試,複試後蘇淮瑾於四月二十一日參加殿試。 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 遠遠望去,那一座座深紅的宮殿像嵌在雪地上一樣。 只見寢殿內雲頂檀木作梁,水晶玉璧為燈,珍珠為簾幕,範金為柱礎。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 百官及考生站定後,鴻臚寺官請升殿,陛下則身著常服御殿,鳴鞭,百官及考生行叩頭禮後如常侍班。 皇帝頒賜策題,再由侍官傳送,放置於策題案上,然後執事官將策案搬置於奉天殿的中間通道。 鴻臚寺官引考生向皇帝行五拜三叩之禮,禮畢東西侍立。 禮部官分發試題,諸考生跪首,行叩首禮,然後答卷。 整個答題過程中,除監試官、巡綽官等考場官員外,其餘官員不得留在考場。 遇到特殊情況,如下雨或大風天氣,考生將移至大殿兩側的廊道答題。 殿試考生與鄉試、會試考生一樣,所需的試卷紙以及筆、墨、硯均需自備,草卷、正卷各備紙十二張。 考試過程,殿試只考策問,應試者需黎明入,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 蘇淮瑾心情變得沉重起來,頭一次進入皇宮考試一定要十分小心,他不再看向別處專心等待考官髮捲。 務策一道,題長二、三百字,所詢一二事,蘇淮瑾回答起來得心應手,不過幾炷香的時間就已經回答完畢。 中間沒有絲毫停頓,幾乎只是掃了一眼卷子,腦海中立馬就出來了答案。 皇帝陛下一直盯著他這邊看,眼中帶著幾絲欣賞。 “澈兒,澈兒,你在看什麼呢?”軒轅帝看向自家兒子,總覺得他好像在想什麼? 軒轅澈看見蘇淮瑾其實想到了遠在蘇家村的蘇思淼,他好希望她來到京城,這樣就可以天天見面了。 “父皇,兒臣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沒有什麼!” 軒轅帝大概聽說了一些兒子在南方的事情,榜首第一名不就是那小姑娘的爹。 好像自己還看過他的卷子,第一名好像還是自己批的,兒子該不會還惦記著小姑娘吧! 軒轅帝看向小太子,軒轅澈有些不自在的反過去問:“父皇,你在看什麼?我臉上有花嗎?” 呃……這熊孩子怎麼說話的?大男人家怎麼臉上會有花呢? 軒轅澈看著父皇呆呆的,轉過頭不再說話,繼續盯著下面的考官。 之前出了一次替換卷子,這一次可一定要盯好了,永寧侯看向軒轅澈,兩人一個對視都明白心之所想。 永寧侯乃先皇后的哥哥,先皇后雖然去世了,但是卻封了他的哥哥為侯爺,算是補償吧! 蘇淮瑾最後一個字寫完,將毛筆放在硯臺上,拿起卷子吹乾墨跡,接下來只需要靜心等待即可。 讀卷官進奉天殿後,依次跪至御前向皇帝朗讀所持試卷。 朗讀完畢,將試卷交給司禮監官再由司禮監官將試卷放到御案之上,以便軒轅帝御覽親批。 直接選為一甲人選,確定名次,或由皇帝決定再進讀幾卷。 御筆欽定一甲三人後,將其餘試卷發出,由內閣領收。 其中裡面最優秀的前四名會被皇帝陛下選出,可是有兩個年紀都大了。 另外有一箇中年男子,他的成績也是很不錯的,可是左看右看還是旁邊那個年輕的比較帥一點。 幾人的策論其實答的都很不錯,幾乎是一針見血,還帶著解決辦法。 皇帝陛下一時有些腦瓜疼,不知道到底該怎麼排這個名次,忽然間看見最後一張的卷子眼前一亮。 皇帝陛下一看,這答的堪稱完美,為什麼要把這樣的卷子放在最下面呢? 這些大臣這擺明的就是故意的,軒轅帝有些生氣,只是看著臺下的四人犯了難。 皇帝陛下有些頭疼,這個狀元該選哪一位好呢? 中年男人長得也算不錯吧!就是好像比起旁邊那位年輕的差了點。 軒轅帝讀滿三卷後,軒轅帝心中有了數看向臺下問道:“哪一位叫蘇淮瑾?” 蘇淮瑾有些忐忑,恭恭敬敬的站了出來向陛下行了一禮:“回陛下,草民就是蘇淮瑾!” 這下軒轅帝心中彷彿有了主意,狀元本來就不能選醜的,要不然天天在面前多膈應啊! 只要一想著天天上朝看見那張醜臉,整天吃飯心情都不好了,五年前有一位就是。 當時覺得他人才華挺不錯,因此將他欽點為金科狀元郎,誰知道那人上任後不幹實事兒,整天告這個狀告那個狀。 軒轅帝每天上朝都要看著文官和武官在那裡掐架,偏偏武官長得五大三粗,那個狀元文官實在長得醜,膈應。 從那以後在他心裡就留下了陰影,軒轅帝心中有了數,問了一個問題。 “蘇淮瑾,朕問你,今年春汛,江南一帶水患嚴重,針對民生,你覺得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