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王正失望間,忽聞宓月此言,又心生大喜,比諸時而還要著急,“愣著做什麼?
還不快去謝過小神醫王妃!”
諸時而激動得上去就要磕頭,宓月止住了,“我教你也是為了方便以後能買到熟地,藥鋪能用的熟地太少,要麼是用人黃天黃制的,要麼根本沒有泡製好,開對了藥病人也得不到救治。”
如果藥鋪上能買到正宗的熟地,於民有利,於她也有利,往後她要製藥,就不需要親自去制熟地。
要知道制熟地很麻煩,急用時能急死個人。
宓月看到一旁的許仲明一臉渴望地看著,說:“你是跌打正骨的大夫,也要學嗎?
若要學,也可以跟著來學。”
許仲明上來的就磕拜,“多謝師傅傳藝!”
諸時而一見也跟著跪下磕頭,“多謝師祖傳藝!”
宓月阻止都來不及了,只得由著他們。
兵分兩路,夏王派人去收種子,尋找適合種上等地黃的土地。
而宓月這邊則收購了一批質量上等的生地,教諸時而與許仲明炮製熟地黃。
宓月教他們的是酒蒸熟地,用黃酒、陳皮、砂仁為輔料,蒸後再曬,反覆蒸曬,直至熟地黑有油潤感,質地柔潤,味由苦轉甜為佳。
通常三蒸三曬的熟地黃便能藥用,九蒸九曬更佳,還有十二蒸曬的。
宓月的時間有限,只能告訴他們怎麼制,炮製到什麼程度可使用。
諸時而與許仲明死記硬背,先把黃酒、砂仁、陳皮的份量記清楚,然後親自蒸了一鍋給宓月過目,又問得曬成幾成幹再蒸等等。
宓月知無不言,最後說道:“等你們製出最好的熟地黃,往豫國送一些給我過目就行。”
諸時而與許仲明大喜道:“我們親自送去。”
“這倒不必,一來一回,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了。”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交通不好,路上也不安全,萬一出了什麼事,就後悔莫及了。
在教二人制熟地黃時,宓月還尋到一些山藥。
這會兒並不是山藥成熟的季節,挖到的山藥還很小,宓月根據她豐富的藥材經驗,挑出最好的山藥品種讓夏民種植。
山藥的炮製方法知道的人多,最常見的是用水泡後曬乾入藥。
另有一種炮製方法,叫麩炒山藥,用於補脾止瀉……山藥是個很好的東西,不僅常於藥用,還是最常見的藥膳藥材。
山藥補中益氣,性平,久服令人耳聰目明,補心氣,安魂魄。
要做山藥的生意,可以先從藥膳做起。
山藥是屬於可以久服常服,高營養低熱量的藥食。
山藥粥,山藥糕,山藥燉骨頭湯,還可以製成山藥粉,沖泡便能食用。
為了照顧各種顧客的口味和滋補需求,可以在山藥粉中加入核桃粉或者紅棗枸杞等物,如此一包裝,品種也跟著豐富了起來,甚至還顯得格外高大上。
宓月設計了數道山藥做成的菜,清炒山藥、拔絲山藥、清蒸山藥、山藥炒木耳等。
甚至還可以把山藥切成條,炸得跟薯條似的,或者炸山藥片,灑上調料粉。
既好吃,又能養生,這個噱頭能吸引不少人。
宓月悄悄跟王世子妃吩咐了一陣,很快地,山藥菜便成了宮廷菜,夏王與王后首先吃了起來。
宮廷出的炸山藥條與山藥片,最受王子與王女的歡迎。
一旦打上宮廷的標誌,格調就上升了不止一個層次,有夏王與王后兩位代言人,貴族很快就跟進了。
貴族是最惜命的一群人,一聽這是小神醫說過的,能養生健體的食物,別說山藥做出來的味道不錯,就是苦得跟黃連一樣也啃了。
宓月給夏王的建議是,趁著產量還未跟上來,先在夏國國內銷售,形成一種風尚。
地黃有貢品的名號,不愁沒生意,但山藥藥膳效果在民間知名度不高,只有宮廷才有關於山藥養生的古方。
宓月便讓夏王把山藥從宮廷帶入民間,還可以在每年各諸侯國互送禮物時,把山藥也帶上,或者是給山藥粉,或者直接做成易放的吃食送上去。
如此一來,宮廷與民間的市場就開啟了。
除了地黃與山藥,宓月經過幾番研究後,發現夏國產的金銀花與板藍根也不錯,這兩種是常用的藥材,使用率極高,亦可發展出來。
夏王幾乎拿著本子來記宓月所說的每一句話,那虔誠的態度看得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