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南邊房縣大雪災情嚴重,以諸位之見,這賑災的欽差,該派誰是好?”
金鑾殿上的皇帝,手指習慣的敲擊著光鑑照人的桌面。
眾大臣,你瞧瞧我,我瞧瞧你,誰也不願意先吱聲。
南方人素有“南蠻子”之稱,可見其民風彪悍,前些年發生水災,皇帝派了欽差大臣過去,災沒鎮成,反倒險些發生暴亂。
究其原因,其實很簡單,那些災民懷疑救災物資分配不公,鬧到了衙門裡頭。
憑良心說,這個世上哪有絕對的公平?
欽差大臣到地方鎮災,哪少了地方官的幫助?所以嘛,給地方小吏的,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的救災物資,自然比一般民眾要豐厚一些。
事情就這樣鬧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要不是冠軍侯胡茂,正好班師回朝路過此地,瞭解情況之後把軍糧分了一部分出去。
民眾瞧著寒光閃閃的盔甲,以及帶著戰場上消殺之氣的長槍,再加上又得到了一部分補助,這場差點就要發生的民暴,才漸漸平息了下去。
走之前還夢想著得了政績,從此青雲直上的欽差大臣被一擼到底,從此再無緣官場。
水災還是發生在夏季,如今這天可要進臘月了,一年忙到頭,誰家不希望,安安心心過個好年?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物資分配起來可就更難了,一個弄不好別說丟官,可能腦袋也跟著一起丟了。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差事,都是老成精的油條子誰肯接了去?
“皇上!”
在眾人躊躇間,王侍郎第一個走出佇列,舉了舉手中的笏板。
“臣覺得宋玉宋大人,天資聰慧滿腹經綸,足以擔當欽差一職。”
王侍郎認定“宋玉”害死了他的寶貝兒子,只要一有機會就要攀咬一口。
有人開了頭,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眾大臣立即高舉笏板躬身附議,“臣等附議。推舉宋玉大人前往南方賑災。”
皇帝又摸了摸大拇指上的扳指,似笑非笑的望著文玉兒,“諸位大人都看好宋卿,宋卿以為如何呢?”
以為如何?
她以為個毛線啊!
皇帝明擺著就是挖個坑讓她跳,文玉兒非常的清楚,她要是敢說出半個不字,這滿朝的文武能把他給生吞了。
皇帝明明很贊成群臣的提議,還擺出個“朕很善解人意的,你若是不願意,朕不會勉強”的可惡嘴臉。
不過……
誰說她不願意去了?還指望著多掙功勞,早日當上宰相呢!
再說了主角光環,是留著當點心吃的嗎?
咳……實在不行,不是還有個坑貨系統嗎?
“啟稟皇上!”文玉兒姿態擺得很高的走出行列,“為皇上分憂是微臣的本分。”
文玉兒拍皇帝馬屁的同時,不忘把那些朝臣都暗涮了遍。
皇帝龍心大悅,一掌拍在龍椅的扶手上,“宋愛卿說的好,朕這就命為欽差大人,官升一級代朕前往南方鎮災。”
當堂賜上尚方寶劍,待物資到位,五日後啟程。
又官升一級……
這王侍郎,是皇帝找的託吧?
此時,眾大臣早已忘記了,先前各自的推諉,一致把矛頭指向王侍郎。
在眾人晦澀不明的眼光中,王侍郎牙都痛了,怎麼自己挖的坑沒埋成宋玉,反倒把自己給埋上了?
金鑾殿上眾大臣,你來我往暗藏玄機,後宮裡的紫燕公主也沒閒著。
烏黑的頭髮梳成流雲髻,簡單的簪了一支八寶鑲金流蘇步搖,披了白狐狸毛斗篷,由清風打了一把晴雨傘,陪著去給太后請安。
太后娘娘正在收拾那些卷軸。
親信宮女阿靜,指著“宋玉”和關民杭的畫像道,“太后娘娘,這兩張畫像怎麼辦?”
太后娘娘瞧著兩張畫像上的人物,一個巧笑兮倩,一個威風凜凜自有一股威嚴,心口的那口氣就不順。
“丟了,丟了,都給本宮丟了!”省得看著鬧心。
太后娘娘瞧著參選兒郎畫像,越看越覺得寡淡,不禁有些懷疑,是否畫師水平有限,畫不出真人的神韻?
她就不信了,除了關明杭和宋玉,京城功勳子弟就那樣的差勁?
遂招了原班畫師,命他們把關明杭、宋玉也給畫出來。
拿到畫像後,太后娘娘更失望了,這兩人畫的,明顯比真人還要好看,難道說那些功勳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