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8月開始經銷在華合資公司生產的產品。2000年3月,北京松下照明全面開始銷售合資公司生產的產品,並以大連、北京、蘇州、上海、福州、廈門、廣州為生產基地,投資建廠15個。
北京松下照明的市場極其廣泛,從辦公樓、商業設施、工廠、住宅、公共設施到街道、城市景觀,經銷的產品涉及家用電器、照明燈具、資訊裝置、住宅裝置、電子材料、控制裝置等領域。北京松下照明在經營策略上採用“代理公司”加“分銷”的渠道模式,提供優厚的售後服務,並建立了以北京、上海、廣州、瀋陽、大連、成都、深圳的七大地區為中心的###絡。在松下電工的悉心培養下,松下品牌在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中擁有了良好的口碑,並與歐司朗、GE和飛利浦共同成為了中國照明市場上的佼佼者。
侵佔和接管網路資源
2000年10月,松下電工開始改變在華投資的策略,從前期分散獨立式的投資向後期的集中統合轉變,並著手建立各合資公司間的網路聯絡。在松下電工(中國)有限公司的網站上,對此的描述如下:今後將繼續集中各合資公司的總設機能,統擴財務、人事及法務部門業務,統一管理售貨管理,支援各合資公司的高效運營。在這一過程中,正是因為有了利用四通等中國合資夥伴培養起來的銷售渠道和製造企業,松下電工的轉型才能夠水到渠成。
第三節 鳩佔鵲巢,借殼生蛋(2)
在同一時期松下電工開始了針對經銷渠道的“授權”行動。對於沒有松下電工授權的經銷商,將採用嚴厲的措施,制止其經銷松下電工的產品。與其說松下在“授權”,不如說是在“收權”。在強勢的松下電工面前,分散的經銷商根本就無力抵抗這樣的清剿,於是紛紛投降。最終,四通與松下電工的合資企業“北京四通松下”的網路資源幾乎被松下電工全部侵佔和接管了。
如果開啟松下電工(中國)有限公司的網頁,查詢經銷商名單的話,你一定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在這份名單中,有10家經銷商的名字中帶有“四通”二字。經過調查,這些經銷商的身世原本的確與四通有關。個別企業的歷史甚至能追溯到1984年,那時松下電工還沒有在中國投資設廠。然而現在,這些企業已經被納入到了松下電工的勢力範圍,和四通沒有一點兒關係了。
此時,在松下電工積極的市場運作下,四通集團很快失去了松下產品的分銷權。為此,香港四通電子開始積極拓展以四通為品牌的照明產品。但是,2002年9月25日公佈的中期財報上,對於四通有這樣不利的描述:“本集團於2001年推出‘四通’品牌的照明產品,於2002年6月30日止6個月期間的銷售比2001年同期下跌,主要是由於在2001年上半年終止對北京四通松下電工有限公司‘松下’產品的分銷權所致。”
注重營銷的日本企業,尤其是三井物產這樣以貿易為主業的綜合商社,更是不可能低估四通網路的戰略價值。如果仔細觀察,四通儼然就是三井物產培育起的一個“小綜合商社”,只不過它缺少中國本土大資本的支援,不得不依賴於日本財團謀求發展。一旦他的渠道、人脈被松下電工所熟悉和掌握後,四通的價值也就不存在了。無論四通願不願意,它都會被日本財團邊緣化,最後結局也就只能是將手中的股權廉價轉讓給日本財團企業,換得一些現金去投身新的資本運作。
2001年,四通集團將四通松下35%的股份轉讓給松下電工,僅剩象徵性的5%的股份,獲得約億元的現金。北京四通松下電工公司中的“四通”兩字被抹去,在松下電工(中國)有限公司網站上也僅能見到這樣的介紹:“北京松下電工有限公司創立於1993年1月19日,是由世界一流企業日本松下電工株式會社、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松下電工(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出資興建的大型現代化企業。註冊資本為4000萬美金,公司英文名稱縮寫為BJMEW。”
在收編北京四通松下之後,松下電工並沒有收手。2006年,松下電工又聘任朱希鐸為松下電工(中國)公司總裁。朱希鐸有在四通工作的15年經歷間,曾經有3年是以四通常務副總裁身份出任四通松下電工公司的董事,曾經參與過四通跟三井物產、三菱電機、富士通、OKI、日立等的合作,並作為四通松下電工產品中國銷售的總負責人,使松下電工的產品銷售在中國市場從零起步,逐漸形成中國的著名品牌。因此,四通松下電工的照明產品和配線產品的市場做到了全國名列前茅,月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