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山頭。碧藕水桃為按酒,交梨火棗壽千秋。一個個丹詔無聞,仙符有籍。逍遙隨浪蕩,散淡任清幽。周天甲子難拘管,大地乾坤只自由。獻果玄猿,對對參隨多美愛;銜花白鹿,雙雙拱伏甚綢繆。
那些老兒正然灑樂,這行者厲聲高叫道:
“帶我耍耍兒便怎的”
眾仙見了,急忙趨步相迎。有詩為證,詩曰:人參果樹靈根折,大聖訪仙求妙訣。繚繞丹霞出寶林,瀛洲九老來相接。行者認得是九老,笑道:
“老們自在哩”
九老道:
“大聖當年若存正,不鬧天宮,比我們還自在哩。如今好了,聞你歸真向西拜佛,如何得暇至此?”
行者將那醫樹求方之事,具陳了一遍。九老也大驚道:
“你也忒惹禍,惹禍我等實是無方。”
行者道既是無方,我且奉別。”
九老又留他飲瓊漿,食碧藕。行者定不肯坐,止立飲了他一杯漿,吃了一塊藕,急急離了瀛洲,徑轉東洋大海。早望見落伽山不遠,遂落下雲頭,直到普陀巖上,見觀音菩薩在紫竹林中與諸天大神、木叉、龍女,講經說法。有詩為證,詩曰:海主城高瑞氣濃,更觀奇異事無窮。須知隱約千般外,盡出希微一品中。四聖授時成正果,六凡聽後脫樊籠。少林別有真滋味,花果馨香滿樹紅。那菩薩早已看見行者來到,即命手下的神將去迎。這行者就端肅尊誠,與神將到了紫竹林裡,參拜菩薩。菩薩道:
“悟空,唐僧行到何處也?”
行者道:
“行到西牛賀洲萬壽山了。”
菩薩道:
“那萬壽山有座五莊觀,鎮元大仙你曾會他麼?”
行者頓首道:
“因是在五莊觀,弟子不識鎮元大仙,毀傷了他的人參果樹,衝撞了他,他就困滯了我師父,不得前進。”
那菩薩情知,怪道:
“你這潑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參果樹,乃天開地闢的靈根。鎮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讓他三分,你就打傷他樹”行者再拜道弟子實是不知。那一日,他不在家,只有兩個仙童,候待我等。是豬悟能曉得他有果子,要一個嘗新,弟子委偷了他三個,們分吃了。那童子知覺,罵我等無已,是弟子發怒,遂將他樹推倒。他次日趕上,將我等一袖子籠去,繩綁鞭抽,拷打了一日。我等當夜走脫,又被他趕上,依然籠了。三番兩次,其實難逃,已允了與他醫樹。卻才自海上求方,遍遊三島,眾神仙都沒有本事。弟子因此志心朝禮,特拜告菩薩,伏望慈憫,俯賜一方,以救唐僧早早西去。”
菩薩道:
“你不早來見我,卻往島上去尋找?”
行者聞得此言,心中暗喜道:
“造化了,造化了菩薩一定有方也”
他又上前懇求,菩薩道:
“我這淨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
行者道:
“可曾經驗過麼?”
菩薩道:
“經驗過的。”
行者問道:
“有何經驗?”
這菩薩道:
“當年太上老君曾打過賭,他把那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裡,炙得焦乾,送來還了。後拿了插在那琉璃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綠葉,與舊相同。”
行者笑道:
“真造化了,真造化了烘焦了的尚能醫活,況此推倒的,有何難哉”
這菩薩說的含糊,那孫悟空也沒有聽明白,其實那太上老君,算起來還是他的師伯怎會與他打賭,其實那是當年太上老君與原始天尊師兩個聖人之間的玩笑罷了,再說用的也不是這觀世音的淨瓶,乃是那原始天尊用來裝三光神水的琉璃瓶,這觀世音的淨瓶不過是那琉璃瓶的仿製品,而那裡面的甘露則是依靠當年原始天尊賜的十二滴三光神水聚集四方水脈靈氣所成,功效不及那三光神水萬一,這菩薩也就是糊弄糊弄猴子罷了,而後那菩薩吩咐大眾道:
“看守林中,我去去來。”
遂手託淨瓶,白鸚哥前邊巧囀,孫大聖隨後相從。前往五莊觀,在明眼人一看就是糊弄的情況下,所謂“救活了”人參果樹,那三藏見了稱對觀世音謝不已,死心塌地,辦虔誠,捨命投西,在鎮元子、為了完成任務,大出血般的開了一場人參果會後,那三藏攀鞍上馬,獵八戒挑著行李,沙和尚攏著馬頭,孫行者執了鐵棒,剖開路,徑下高山前進。說不盡那水宿風餐,披霜冒露。
在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