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日),太子司馬衷(本年三十二歲)登基繼位(二任惠帝),大赦,改年號(之前是太熙元年,之後是永熙元年)。尊皇后楊芷為皇太后,封太子妃賈南風當皇后。
8 楊駿入宮,住太極殿。司馬炎的棺木從含章殿抬到太極殿,皇太后楊芷率後宮數千美女,出來哭別;而楊駿卻不出殿門,由虎賁武士一百人,嚴密戒備。司馬衷下詔,命最高監察長石鑑及中央軍事總監(中護軍)張劭,負責司馬炎墓園工程(皇帝如果是無能之輩,無論是年幼、白痴,或權力被剝奪,“詔書”都另有主人。此時詔書,可稱之為楊駿詔書;稍後則可稱之為賈南風詔書)。
汝南王司馬亮,畏懼楊駿的龐大勢力,不敢進宮,只敢到最高指揮部(大司馬府)門外哭祭,然後把大營撤出洛陽,在城外駐紮。上書晉帝司馬衷,請准許他在喪事過後,再動身前往許昌任所。有人告訴楊駿:司馬亮可能發動武裝政變。楊駿大為恐慌,稟告他的皇太后女兒楊芷,教司馬衷親筆寫詔,下令石鑑、張劭率領修建墓園的工兵部隊,攻擊司馬亮。張劭是楊駿的外甥;接到聖旨,立即集結部眾,並催促石鑑迅速出發。石鑑不認為司馬亮會發動政變,拒絕行動。司馬亮已得到訊息,徵求司法部長(廷尉)何勖的意見。何勖說:“而今,無論政府跟民間,都以你馬首是瞻,你為什麼不去攻擊別人,反而怕被別人攻擊?”司馬亮膽小,不敢反應,連夜奔向許昌,才免掉一場變亂。楊駿的老弟楊濟跟外甥、首都洛陽市長(河南尹)李斌,都勸楊駿把司馬亮留下來,楊駿拒不接受。楊濟對國務院左秘書長(尚書左丞)傅鹹說:“我老哥如果徵召司馬亮回京(首都洛陽),自己辭職退避,楊家可能保全。”傅鹹說:“皇帝家族跟皇后家族,和平共存,互相牽制,家國都會平安。只要徵召司馬亮回京,共同輔佐君王就夠了,不必逃避責任!”楊濟又命高階諮詢官石崇,規勸楊駿。楊駿仍不接受。
9 五月十三日,把司馬炎(世祖武皇帝)安葬峻陽陵。
10 楊駿知道自己沒有美好的聲望,打算仿效曹魏帝國二任帝(明帝)曹叡剛即位時的手段,對政府官員普遍加官晉爵,希望博取大家好感。左軍將軍傅祗寫信給楊駿說:“從來沒有君王剛死,臣屬就論功行賞的怪事。”楊駿不理。傅祗是傅嘏的兒子(傅嘏,參考二三七年)。
二九○年 庚戌(2)
五月十八日,晉帝司馬衷下詔:無論中央或地方,所有官員都擢升一級;參與治理喪事的則擢升二級。郡長級(二千石)以上官員,都晉封關中侯(沒有采邑的爵位),免除田賦捐稅一年。散騎侍從官(散騎常侍)石崇、散騎顧問官(散騎侍郎)何攀,聯名上書,認為:“陛下(司馬衷)在東宮當皇太子二十餘年,而今繼承帝位,所作的升官晉爵,幅度之廣,遠超過王朝建立之初和削平吳國(東吳帝國)之時,輕重厚薄,對比強烈。王朝政府,將傳遞千年萬世,永遠不衰,今天首先開此先例,勢將作為後世的法則。如果所有爵位一律晉級,則幾代之後,大家全都成了公爵侯爵,不復再有平民。”奏章呈上後,沒有下文。
晉帝司馬衷下詔(楊駿詔),擢升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楊駿當太傅(上三公之二)、總司令官(大都督),賜予誅殺專用銅斧(假黃鉞),主管政府機要(錄朝政),督導任免全體文武百官。傅鹹對楊駿說:“閉口不言(諒闇)的守喪制度,早就不能實行。而今,聖上(司馬衷)謙虛,把政府大權託付給你,天下人心不服,閣下面對這種局勢,恐怕不容易承當。姬旦(周公)是偉大的聖人,還引起謠言,何況,聖上的年齡並不像當年姬誦(周王朝二任王成王)那麼幼小(姬誦登基時才十二歲,司馬衷本年已三十二歲)。我心裡忖量,等到先帝(司馬炎)的喪事過了之後,閣下最好審慎的考慮自己的進退。如果能夠體會到我的忠心,就用不著我再多言。”楊駿不理。傅鹹不斷規勸,楊駿漸漸不勝其煩,打算把傅鹹逐出中央,派到地方上擔任郡長。李斌說:“如果貶謫正直的人,恐怕傷害你的聲望。”楊駿才停止。楊濟寫信給傅鹹,威脅說:“有一句諺語不曉得你知不知道:‘生個兒子是白痴,可以一輩子不吃官司。’其實,不吃官司談何容易?恐怕你頭破血流,所以先行通知。”傅鹹覆信說:“衛公(其人不詳)有言:‘醇酒美女,殺人之多,遠超過言行正直。’可是,死於醇酒美女,雖死也不後悔;卻一味擔心言行正直招來災禍,只因為自己並不正直,只求苟且偷生,明哲保身。自古以來,凡是言行正直招來災禍的,往往由於疾惡太深,反應太強,或者連自己都不敢肯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