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導,問道:“這都已經走了有七八天,還有多遠能到?”
“回將軍,咱們沿著河谷一直走,最多再有二十里,翻越三道山樑,大概就能抵達豫章郡,估摸著海昏城應該不遠了。”
鄧艾鬆了口氣,灌過幾口水後,一躍跳了起來,大聲喝道:“休息的差不多了,走起來吧,都打起精神來,快到了。”
五千將士們不情願的重新站起來,卻無人抱怨,彼此鼓勵打氣,重新踏上了征程。
鄧艾翻身上馬,目光翻越前方群山,彷彿已看到海昏城正向他召手。
這就是蘇哲給他的密令。
就在十天前,蘇哲命他率五千兵馬,乘坐運糧船偷偷的摸回了長沙郡,一路向東,神不知鬼不覺的摸向了豫章郡。
這豫章郡本來算不得什麼大郡,人口也比較少,只因其最北面的柴桑城乃是江東門戶,所以才被重視起來。
蘇哲的計策,就是密令鄧艾率輕軍潛入豫章郡,出其不意奪下海昏城。
一旦奪取此城,蘇哲就等於在柴桑城的側後方,狠狠的紮下了一根釘子。
有了這根釘子,蘇哲的大軍就能源源不斷的繞過柴桑城,從長沙郡進入豫章郡,對孫策的側後方形成極大的壓力。
如果孫策派大軍去爭奪,那柴桑的兵力就要削減,蘇哲就可以從正面對柴桑趁勢發起進攻。
如果孫策不去奪海昏,鄧艾的兵馬就可以從容的襲擾孫策的糧道,甚至是繼續東向挺進,直接奔襲建業城。
這便是蘇哲的第二步棋。
年輕的小將鄧艾,歷史上曾有過偷渡陰平的傳奇,這次翻山越嶺的奔襲,自然被蘇哲委以重任。
五千人馬在他的率領下,繼續向東艱難而行,經過近兩天的行軍後,他們終於是翻越了兩郡間的群山阻擋,進入了開闊地帶。
日是黃昏,當鄧艾翻過最後一座小山丘後,舉目俯視,殘陽映照下,海昏城已盡收底下。
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