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劉琦二字,司馬徽沉默下來,也不說話,只是默默的給徐庶又斟了一杯茶。
這種沉默,代表著一種態度,徐庶豈能體會不出。
徐庶便道:“庶知道,老師對劉家父子向來看不上,認為他們不過是守成之主,非是亂世之雄,學生其實也是這麼認為的。”
“既然你也是這麼認為的,那為何還要出山輔佐劉琦?”司馬徽不解道。
徐庶嘆道:“因為劉琦待學生以國士,學生沒有辦法,必須報之以國士。”
司馬徽身形一震,眼眸中掠過幾分異色,示意徐庶繼續說下去。
徐庶便將當日,在竹林茅屋之中,劉琦如何行下跪之禮,請他出謀劃策,出山相助的經過,道了出來。
“劉琦,竟然對你行下跪之禮?”司馬徽臉上浮現出驚異之色。
“嗯,學生沒有必要騙老師。”徐庶點點頭,反問道:“試問,劉琦如此待學生,換作是老師,能拒絕出山輔佐嗎?”
司馬徽飲一口茶,慨嘆道:“沒想到,劉琦能對你行如此大禮,你確實沒有理由拒絕啊。”
自古以來,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尊卑分明,上下有別,這是人所共知之事。
而劉琦堂堂荊州牧大公子,以君主的身份,竟能夠放下身段,以下跪大禮請徐庶這個一介草民相助,確實算得上是國士之禮。
古人云,待之以國士,報之以國士,徐庶拜入司馬徽門下,飽讀聖賢書,又豈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既然道理已經明瞭,劉琦就算再差勁,就算徐庶再看不上劉琦,也必須要硬著頭皮出山輔佐。
否則,他就會被天下人恥笑,視為不義之徒。
徐庶明白這個道理,司馬徽更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才對徐庶的出山心存可惜,卻不加阻止。
眼見司馬徽沒有阻止,徐庶便道:“老師深明大義,多謝老師沒有反對。”
司馬徽淡淡道:“當初你們求學於鹿門書院時,為師就說過,為師只管對你們傳道授業,至於將來你們要效忠於誰,為師不會干涉過問,不過……”
他似有言外之意。
“老師想說什麼,但說無妨。”徐庶看出了司馬徽欲言又止。
司馬徽便坦然道:“你若輔佐劉琦,就勢必要與蘇子明為敵,你覺的,元直你有信心能勝得了蘇子明嗎?”
徐庶沉默。
片刻,徐庶嘴角揚起一絲傲意,“蘇哲名號臥龍,乃九奇之首,他的智謀確實可怕,學生給劉琦出的幾條小計,也確實被他破解,不過,學生仍有自信可以戰勝他。”
司馬徽神色一奇,顯然是想聽聽他何來的自信。
徐庶不緊不慢道:“蘇子明雖然智計無雙,但終究只據有南陽一地,手中可以調動的兵力物力有限,這方面,劉家父子是佔據著絕對優勢的,只是他們欠缺一個智謀之士,幫他們合理的使用這些兵力,方才會屢屢敗於蘇子明之手。”
“學生相信,如果由我輔佐,發揮出劉家父子兵力雄厚的優勢,完全有希望抵消蘇子明的奇謀詭,這正是陽謀壓倒陰謀之道。”
徐庶洋洋灑灑一番話,道明瞭自己跟蘇哲的利弊優劣。
司馬徽微微點頭:“你把劉家父子跟蘇子明的利弊,分析的確實很透徹,但你有沒有想過,今日的蘇子明,可跟昏迷前的蘇子明,他除了奇謀之外,還多了一個非常人所有的本事。”
“老師是學,蘇子明識天象,預斷風雨的本事?”徐庶一點便猜想到。
司馬徽點頭道:“正是,你既然知道,就應該聽說過,蘇子明的幾場大仗獲勝,多有利用他這神奇本領。”
徐庶沉默了片刻,說道:“天象變化莫測,這其中多多少少有運氣的成份在內吧,我想,一個人不可能運氣一直好下去吧,那他還是人麼,不成了神麼。”
司馬徽語塞。
半晌後,他搖了搖頭,笑嘆道:“好吧,既然你心意已決,那為師也就不多說了,你打算何時出山?”
“等到劉琦大破叛軍,奪下樊城之後,學生就前往樊城去輔佐他。”徐庶不假思索回答。
奪下樊城?
司馬徽神色一怔,顯然對他這句話的內中含意,有些不太理解。
徐庶便不緊不慢道:“不瞞老師,學生已經劉琦出了一條計策,叫他勸服了劉表,趁著兩軍休戰,蘇哲率主力北歸之機,率大軍由上游偷渡漢水,趁其不備,一舉襲破樊城。”
此言一出,司馬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