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留在山寨的李子霄肯定不能閒著,有了一處實戰的經驗之後,李子霄訓練起來也輕車熟路了許多,改正了一些在實戰不必要的規矩。
反正現在他手裡有了充足的糧食,山寨裡每個人都可以吃飽,他們每天也不需要做什麼,只是不停地訓練,讓他們形成更強的戰鬥力。
這些人算是李子霄的第一批部下,是今後李子霄隊伍的核心班底。
今後山寨或許會加入很多新人,但他們到時候就將是山寨中的骨幹,訓練好他們,然後由他們為新加入的人做個榜樣。
每日三餐管飽,讓這些漢子們體質得到改善,一個個身體也強壯起來,這樣的話體能訓練也就可以保證了。
根據李子霄親自制定的訓練大綱,他們每天除了早晚兩次五公里越野之外,剩下的便是佇列的操練。
李子霄對他們唯一強調的就是紀律,任何情況下都要服從他的命令、軍紀。
任何人膽敢違抗命令,觸犯軍紀,他都不會手下毫不容情,只要錯了,輕則隨手一棒子,重則有專人專門打板子。
也是留在山寨的這些人,每天都被打得哭爹喊娘、叫苦不迭,這些人在心裡都羨慕死那十幾個被周大柱帶到縣城的兄弟們了、。
在李子霄的棍棒威懾之下,訓練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這幫子傢伙捱打多了自然記性就好了,很快這幫人列隊更快速、整齊,完全做到了令行禁止。
體能,列隊訓練之後,最重要的就是長槍兵突刺技術了,李子霄教給他們的突刺動作很簡單,就是後世士兵刺刀突刺一樣,直來直去的突刺。
李子霄從沒有指望過這群人都可以變成一打十的兵王,他要的培養的是團隊配合,只有利用團體的力量,才能彌補他們個人能力上面的不足。
而要想讓這群散漫的農民們能夠團結配合戰鬥,依靠的就是嚴苛的紀律約束,所以在訓練中,李子霄便灌輸給他們服從命令,遵守軍紀的意識。
這些人絕大多數以前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雖然在吃苦耐勞方面沒有什麼問題,在紀律方面就差多了。
一群沒有紀律約束,沒有服從命令意識的人湊在一群,頂多算是一群烏合之眾。
作戰的時候,只要有很少人臨戰退縮,那麼就會影響到所有人,結果一人脫逃,裹挾全部人馬一起潰散,這在戰時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華夏自古就不缺那些軍事大家,可是對於如何掌兵,卻是各個將門世家少部分人掌握,很少有外人能學習到其中的訣竅。
尤其明末這個時代,更是將星凋敝,真正懂得控兵、掌兵的大將,已經是少之又少了。
同時明末兵制日益腐朽,衛所制度逐漸崩潰,到了崇禎末年,不僅大將沒有幾個,更不可出現想他老祖宗朱元璋帶出來的開國強兵了。
憑藉著後世所瞭解的知識,李子霄對於明朝後期軍事力量的沒落倒是也有所涉獵。
知道明朝後期朝廷自上而下,已經從根子上爛掉了,貪墨成風算是好聽的,從上到下剋扣糧餉已經成了慣例。
戶部向下面撥發糧餉的時候,戶部官員的先抽兩三成到自己腰包裡面,生效的再下撥到地方官員手中,他們再抽兩三成,剩下的才能發到將官手中,將官手裡也就收到不足五成糧餉了。
那些個將官們要養家將,錢糧從哪裡來,當然就是從朝廷下撥的錢糧裡面扣了,再扣兩三成,裝自己口袋裡面了,最後真正發到當兵的手中的時候,十成去了九成。
那些可憐的大頭兵們,衝鋒在最危險的地方,卻每月連三分之一的錢糧都拿不到,即便如此,這麼微薄的一點糧餉,都不會按時發放,動輒幾個月半年不發糧餉的事情,在明末軍隊裡面太常見了。
當兵的吃不飽穿不暖,養活不了老婆孩子,死後連微薄的撫卹金都拿不到,誰tm還打仗拼命,除非腦袋被門擠了。
正是因為李子霄對於明末朝廷的腐朽感到絕望,他才從一開始就打消了向官方投誠效力的打算,與其和那些官老爺們玩嘴皮子扯淡,還不如重新拉起一支人馬重塑河山。
在李子霄看來,明朝這顆腐朽的百年大樹,已經爛到根子裡去了,崇禎也算是個好皇帝,最後差點累死,不一樣沒挽救大明嘛!
李子霄非常崇拜後世某位開國先祖,與其在明朝這座破樓上修修補補,還不如推到他,在旁邊另蓋一座新的。
李子霄雖然不是軍人出身,但是後世所接受的各種資訊比起這個時代的人淵博太多了,加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