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的北方大地,已經是北風呼嘯了,捲起一片塵土,吹得身上的衣衫獵獵作響。
在北直隸保定府,兩隊人馬短暫對峙之後,攻防便開始了。
韃子這邊由數十輛盾車為先導,組成的攻擊陣型,慢慢的逼近了白龍軍這邊的圓形車陣。
另有上百韃子騎兵,也在車陣周圍遊蕩。
這些韃子騎兵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四處遊動給白龍軍制造麻煩,最低限度也要給他們製造心裡壓力。
假如白龍軍要是稍微露出破綻,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像餓狼一般撲過去。
韃子騎兵作戰時,也是模仿狼,世世代代在白山黑水間,以狩獵為生的韃子騎兵,對於狼的天性,可謂是非常熟悉。
在他們看來,此時他們作戰,其實就是在狩獵,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韃子兵的戰術,站在車陣中心的李子霄看得一清二楚,韃子的目的他也很明白。
但是他此時除了以不變應萬變之外,實在是沒有辦法,作出有效的反制。
哪怕是,白龍軍也有騎兵營,但李子霄這次依舊沒打算讓戚威和羅超帶人,和韃子的騎兵硬拼。
他可捨不得,在他看來,和韃子進行騎兵對決,根本就是天大的錯誤。
韃子補充騎兵的速度,遠遠不是他能比的,李子霄好不容易拉起這麼一支千人的騎兵營,可不想一戰就沒了。
還不讓,用車陣對付韃子騎兵,讓手下的鳥銃手們,教那些韃子騎兵做人。
因此李子霄調集了兩百名鳥銃手,分佈在車陣兩旁,阻止韃子騎兵的靠近。
阿連哈指揮著隊伍,緩慢的前進著,他相信只要自己小心應戰,這一戰最後勝利的還是他們。
此時,大清國勇士野戰無敵的本事,可不是吹出來的,在野外對戰中,這些年來他們還不曾敗給任何一股明軍。
但是,剛才白龍軍火器的威力,還是給了阿連哈很深刻的印象。
即便是韃子騎兵個個都身著棉甲,但白龍軍軍的鳥銃,依然能在七八十步外,就洞穿棉甲,將其幹掉。
這樣的威力已經讓阿連哈,感到不可思議,要知道此時明軍的鳥銃,在七八十步外根本破不開,他們身上厚厚的鑲鐵棉甲。
看著韃子兵推著盾車,在慢慢的逼近,李子霄卻是冷冷一笑。
在他看來,對面這名韃子軍將領根本就是謹慎過頭了,之前張狂無比,在跌了一個大跟頭之後,就變得特別謹慎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推著盾車的那些韃子兵,離得白龍軍車陣更近了,最後他們進入到白龍軍車陣的一百多步外。
這時候,白龍軍將士和韃子兵,彼此都已經能夠清晰的看得對方。
李子霄在車陣裡看得很清晰,最前面推著盾車而來的韃子兵,約有兩百餘人。
其中領頭的十幾個韃子步甲,他們個個全部身著雙層重甲,手上拿著硬木打造的重盾,向著己方的車陣逼來。
而在他們身後和旁邊,若即若離的跟著數十名身披輕甲,善射的弓箭手,還有就是一群手持兵刃的步卒,披一層重甲。
至於還有一部分披輕甲或是無甲的,那些都是輔兵。
在他們的身後還有上百騎的韃子騎兵,在忽左忽右的遊蕩,他們忽而聚在一處,忽而分散開來,給人一種飄忽不定的感覺。
看到敵軍已經逼近,李子霄並沒有說話,他只負責觀戰,他已經將這一戰的指揮權下放給了劉重。
這可是難得的練兵實戰機會,對於白龍軍的將領們,同樣也是難得的鍛鍊機會。
白龍軍的將領之前普遍多為下等軍官,像這種指揮上千人大戰的場景,他們也經歷的不多。
所以李子霄需要透過這樣的大戰,鍛鍊手下將領,讓他們積累更多的指揮大戰的經驗,未來讓他們更能獨當一面。
劉重也深深感到李子霄對他的信任,也知道機會難得,要牢牢把握住機會,打好白龍軍北上和韃子的第一仗。
這一仗,關乎白龍軍計程車氣,絕不能有失。
而李子霄也深知這一點,所以才將這一戰的指揮權交給了劉重,而不是周大柱,看中的就是劉重穩重的性格。
這個時候,劉重表情肅穆,對身邊的令旗手說道:“命令鳥銃手準備!”
那名旗手聽到命令後,手中的令旗揚起,揮舞了兩下。
不遠處,看到旗幟揮動的一名白龍軍軍官,立刻就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