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李子霄設計新式炮車(2 / 3)

了一批敢於近身格鬥的刀牌手,加上他的標槍戰術,近戰能力已經不足為慮了。

再加上,李子霄打敗官兵的這一戰,讓他獲得了有一批鳥銃,組建了一個火槍隊,再加上那二十多名熟練的弓箭手,已經讓他的隊伍獲取了一定的遠端火力。

再有那六門火炮,如此裝備質量,別說放眼周邊的這些一股股的杆子了,就是之前的睢陽衛所的那七百官兵,也和他們差遠了。

甲冑方面,眼下他還沒辦法給手下完全解決,雖然這段時間經過幾戰俘獲了一些,也用地主老財送來的物資,自己製造了一些簡易護甲,算是獲得了一批甲冑。

但是這些甲冑基本上卻還是以棉甲和皮甲為主,一些棉甲上綴了點鐵片,就算是鐵甲了,形制不一,很是混雜,數量也只有不足百套。

也就僅僅夠李子霄手下的軍官以及精英士兵使用,所以在分配這些甲冑的時候,讓他也頗動了一番腦筋。

最終李子霄還是以所有手下將士積累的戰功為憑,將甲冑也作為了一種獎賞,發放給那些敢戰之士穿戴,這些人才是他手下隊伍的骨幹,理應受到最好的保護。

其實,之前李子霄在提拔手下人擔任伍長,什長這些基層軍官的時候,也是以戰功為依據的,這些他手下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經過他這麼分配之後,大傢伙也都沒什麼好說的,戰功在哪兒放著,老兵殺敵多,又敢用命,而沒立戰功的人,自然也不用想了。

命這東西,靠的是自己,你越怕死就越死得快,老兵每個人都這麼說,想活命的話,就要敢拼命。

有了戰功自然可以領到甲冑,這上陣的時候,也就更多了一層保障,這道理反反覆覆的被李子霄灌輸下去之後,已經得到了麾下兵將的認同。

因為火炮數量的增加,現在李子霄手下火炮隊終於又壯大了,為此他專門抽調了一批新兵,交給了孫大壯率領,由他教授這些新兵使用火炮。

每一門火炮配置十個人,負責搬運各種火炮使用的物料,總人數雖說有點多,但是李子霄現在也不怕浪費人手了,山外每天都會用來不少流民,讓他補充兵員容易多了。

這幫人可以跟著那些老炮手們學習火炮操作技術,以後等李子霄再獲得新的火炮,擴充手下火炮隊的時候,這些人就是後備的人才。

這樣一來,就不會出現等他手下炮多了,卻沒有人手使用的窘境,李子霄奉信的是,寧願讓人等炮,也不讓炮等人。

咦?李子霄總覺得這句話怎麼這麼熟悉呢,好像以前在哪裡聽別人說起過,不過已經想不起來了,但有道理就用。

另外李子霄還給這些炮手們,全都配上了一把腰刀,必要的時候可以自己保護自己,不用再專門派刀牌手去保護他們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像弗朗機,虎蹲炮這兩種火炮的威力,在這個時代還是非常可觀的,但惟獨李子霄對於這幾門火炮的操作運輸方式很不滿意。

虎蹲炮倒是罷了,本來就是輕型近射火炮,跟迫擊炮差不多,兩名戰士提著就可以帶走,但是那三門弗朗機的運輸操作方式,他便無法滿意了。

明軍裝備的這種中型弗朗機雖然犀利,但是炮架卻很成問題,行軍是用大車裝運。

而在戰場使用的時候,卻需要人將其抬下來,放在木質四稜方框炮架上,就連調整射高瞄準的程式也很繁瑣,操作甚為麻煩。

行軍作戰轉換也非常繁複,要折騰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行軍作戰的轉換,臨戰之際,這麼慢騰騰的行動,很可能會貽誤戰機,像這樣的事情是李子霄是無法接受的。

在仔細觀察了一番這三門弗朗機火炮之後,李子霄發現明軍使用的這種弗朗機炮,在鑄造質量上還是令人放心的。

畢竟這東西不比普通的鳥銃,大明朝對火炮的重視遠遠高於這些火槍,大炮屬於國之重器。

所以火炮的鑄造,都是由朝廷內府兵仗局鑄造,質量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做工也很是嚴謹細緻。

這樣一來,使用的時候就不必太擔憂發生炸膛的事故,而且形制上也比較規範,炮膛兩側設有炮耳,這一點讓李子霄非常滿意。

這些弗朗機跑上只要有炮耳就好辦,那樣一來,這些弗朗機炮便有改造的餘地,李子霄在圍著一門弗朗機炮看了半天之後,心裡頓時有了想法。

於是他當即招來衛老夫子,抽調出幾名木匠,然後親手繪製了一張簡圖,交給了這幾個木匠。

命令他們必須在三天之內,利用一些大車的軲轆、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