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區域裡面的春耕工作,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此時,李子霄手下的白龍軍,已經完成掌控了整個永城縣,掃清了除縣城外,所有的莊堡大戶。
讓完成了當地百姓重新分配土地的任務,這也讓白龍軍的聲望,在當地百姓中如日中天。
在縣北山區之中,原來那些因為匪禍,而被大量撂荒的田地,基本上都已經復耕完畢,甚至於還墾出了一批荒地。
而開墾土地的人口,全都是從外地逃亡過來的流民,李子霄派人組織他們進行荒地開墾。
白龍軍只要撐到夏收,便會開始有所收穫,而不是不斷的填入糧食,養活這些流民和百姓了,負擔也會徹底減輕許多。
到時候這些流民和當地百姓,便基本上可以自己解決,他們下半年吃飯的問題了,甚至可以反哺白龍軍,為他們提供軍糧。
而這一個多月的時間,白龍軍幾隊戰兵也沒閒著,輪番出擊,不斷的深入到周邊的數個州縣之中,敲詐勒索周邊縣城的大戶。
還真讓他們敲詐勒索回來,相當多的糧食、還有各種物資。
畢竟周邊縣城的那些地主大戶,對於永城縣內那些地主大戶們的悲慘遭遇,可也是早就知道了,都儘量選擇不惹怒白龍軍。
這就使得白龍軍這邊的糧食問題,基本上得以瞭解決,起碼現在的儲糧支撐到秋收,都完成沒有問題的。
正是由於白龍軍手裡糧食充足,又透過以工代賑,將糧食分給下面的百姓和流民。
這才使得當地百姓,難得的在春荒季節之中,沒有出現大批餓死的情況,更沒有出現大批外出逃荒的情況。
就連那些從外地逃到這裡的數萬流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至少沒有讓永城縣的土地荒廢下來。
可是隨著李子霄勢力的不斷擴大,引起了周邊不少州縣的,地主老財們的極大恐慌。
那些被白龍軍敲詐勒索的地主老財,轉頭便向官府告狀,最後這些告狀的信,又全都轉到了開封府尹天行手裡。
這個時候,隨著春耕的結束,尹天行總算是騰出功夫出來,終於下決心要剷除掉,李子霄這夥為禍四方的賊人。
尹天行在出兵征討白龍軍之前,先是下令各州府加強守備,讓他們自行在各地地方上組織起鄉勇,聯合起來抵禦流寇的襲擾。
周邊州縣的地主老財,在聽說了永城縣那些地主老財的悲慘下場後,也都怕自己成為白龍軍下一個目標。
所以都不吝拿出錢來,武裝起他們自己的莊丁鄉勇,並且修繕莊牆寨堡,加強對他們自身的保護。
還派出鄉勇莊丁出莊,聯合官府的官軍、捕快們,在各個要道口進行設卡,逐步在永城縣周邊,開始構建起一副比較嚴密的防禦。
而尹天行這邊經過一個多月的籌集,給宣武衛所官兵的開拔金也已經湊齊了,讓手下人發給了宣武衛的千戶魏良德。
只後魏良德又分出多麼點銀子給手下人,尹天行也懶得去管,他們只要能按時開拔,前去剿滅白龍軍就行。
宣武衛所一共理應有官兵1200人,不過除去吃空餉的,實際也只有不足八百人,尹天行當然知道這一點。
他就只能再從周圍其他千戶所調來一批官兵,湊齊一千五百衛所官兵,再加上他招募到的三千多人的鄉勇,組成了一支人數達近五千人的剿匪大軍。
另一方面,尹天行勾結鳳陽府都指揮同知吳來雲,讓其從南面籌集兵馬,南北共同夾擊李子霄。
而吳來雲也很重視這件事,畢竟李子霄手裡那封信不僅僅是尹天行的把柄,也同時關乎他的小命。
吳來雲是鳳陽府的都指揮同知,是朝廷武官,調集朝廷官兵可要比尹天行方便得多。
再加上,吳來雲更是此時鳳陽府指揮使的親弟弟,可謂是一家人,讓他輕鬆就說服鳳陽府指揮使吳來峰,調集中都留守司的大量衛所官兵,準備圍剿李子霄。
因為鳳陽之前曾經被李自成這些義軍攻破過,還掘了老朱家的祖墳,差點沒把崇禎帝氣死。
也正是因為如此,之後崇禎帝下令重建中都留守司,並且重新招募了大量士兵,如此一來,吳來雲便輕鬆召集齊一支人數過萬人的朝廷大軍。
這些全都是朝廷官兵,可不像尹天行那邊,大部分都是鄉勇,雖說這些官兵也不過才入伍一年多,但也比那些鬆散的鄉勇們強多了。
武器方面就更不用說了,鳳陽府的朝廷官兵武器裝備,普遍要比周圍州縣的官兵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