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崇禎卻一直都沒對李子霄下手。
韃子們也是被李子霄的白龍軍打怕了,此時韃子當中,不少人都對白龍軍生出來懼意。
這放在幾年前,完全是不敢想的。
那是的的清軍,自以為天下無敵,什麼對手都不放在眼中。
所以,韃子們便想再借崇禎的手,殺死李子霄。
崇禎遲遲不肯誅殺李子霄,這讓韃子們以為,是崇禎不想殺李子霄,想繼續用李子霄對付他們。
這一次,韃子索性向崇禎提出議和。
就是要告訴崇禎,你看,咱們都議和了,你還留著李子霄。
李子霄手握如此重兵,難道你不擔心他造反嗎?趕緊把他殺了吧。
而且,咱們都議和了,你還不趕緊調山海關的吳三桂,去剿滅李自成那些叛軍。
韃子的如意算盤,打的倒是很不錯。
但可惜,完全是韃子他們自己誤會了,不是崇禎不殺李子霄,他早就想殺了。
可惜,李子霄不是袁崇煥,早在幾年前,李子霄就已經對於朝廷的命令和崇禎的旨意,陽奉陰違了。
說白了,崇禎已經調動不了李子霄了,更別說讓李子霄入京城,趁機誅殺他了。
李子霄根本不會上這個當的。
要不是,李子霄一直沒有造反,甚至一直在積極的抵禦韃子,數次和韃子血戰。
這也讓崇禎很苦惱,對李子霄是愛也有,恨也有。
李子霄不主動造反,崇禎又殺不了他,就更加不願意將其定為叛逆,那不等於逼他反嘛!
索性,就這樣放任下去了。
結果現在,這個韃子使者剛剛提出,想要和大明議和,
他甚至連後面,那些想好的苛刻條件,都還沒來得及講出來,崇禎就直接拒絕了。
崇禎冷著一張臉,盯著這個韃子使者,再次說道:“怎麼,朕說的不夠明確嗎?
朕拒絕你們的求和,朕從沒承認過你們所謂的大清,在朕的眼裡,你們就是一群叛逆。
關外一直都是大明之地,是朕的遼東都司,不是你口中的大清國。
你們只不過是一群叛逆,有何資格和朕議和。
想要停戰,那就讓努爾哈赤的餘孽子孫,向朕投降。
朕只接受投降,不接受議和。”
說著,崇禎站起身來,站直了身子,不怒自威,望著那個韃子使者。
這一刻的崇禎,是威嚴的,完全看不出之前的疲憊模樣。
哪怕是,崇禎心裡很清楚,他的這次拒絕韃子議和,等於將大明往懸崖邊上去推。
可他依舊毫不後悔,因為他記得自己祖宗的遺訓。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他不會允許自己向韃子屈從,這是他作為大明皇帝最後的尊嚴。
“你回去告訴建奴,只要朕還在位一日,還活著一天,他們建奴就別想入關。”
崇禎望著那個韃子使者,堅決的說道。
“瘋了,崇禎瘋了。”
這一刻,這個韃子使者在心裡,就是這個想法。
“好,大明的皇帝,你的話我一定轉告。告辭!”
這個韃子使者看到崇禎如此堅決的態度,也就知道沒什麼繼續往下談的必要的,果斷離去。
韃子使者離去之後,崇禎重新重新坐回龍椅,臉色也顯得疲憊,沒有了之前的精神。
“承恩,封鎖韃子使者想要求和的訊息,不要傳出去,省的那些大臣又不斷上書哀求。”
崇禎對著一旁的王承恩,說道。
“是,老臣下去安排。”
王承恩應道,離開崇禎的御書房,下去安排這件事去了。
王承恩也萬萬沒想到,崇禎竟然一口回絕了那個韃子使者的議和要求,換成任何人都會覺得驚訝。
畢竟,此時大明的情況,崇禎要是能和韃子議和,騰出北面明軍邊軍精銳,或許還有剿滅李自成這些亂軍的機會。
可惜,崇禎從沒相信韃子,也沒打算相信韃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