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回來稟告,韃子攻破了天津,正在天津三衛周邊大肆劫掠。
“韃子速度夠快的。”
李子霄得到這個訊息後,也是一陣驚訝。
“爵爺,咱們這個時候在趕去天津三衛恐怕已經沒意義了。
韃子現在還不清楚咱們情況和位置,咱們完全可以找地方伏擊一下韃子,比咱們直接找上韃子,要好得多。
另外,咱們這次手上的騎兵,除了子龍將軍的‘飛龍營’和韓銅將軍的‘斥候營’外,就沒有其他騎兵了。
在野外和韃子決戰,不是理想的選擇,咱們得小心點。”
李巖在旁邊提醒李子霄,說道。
李巖的言外之意,李子霄當然聽出來了,李巖是擔心李子霄過分輕視韃子了。
前幾次白龍軍能夠擊敗韃子,主要是因為韃子不清楚白龍軍中燧發槍的厲害,還將他們當成普通明軍來對付,當然要吃大虧了。
但從之前戚威在涿州城做的彙報來看,這一次韃子入關明顯是將李子霄的白龍軍,和普通明軍區分對待了。
韃子騎兵在對待白龍軍時,顯得極為謹慎,再也沒出現過韃子騎兵肆意衝殺白龍軍列好的火槍兵陣列了。
這些原本在韃子看來,衝過去便能隨手砍死的步卒,已經被他們當成了自己最大的剋星。
而且,這一次韃子順著運河南下的韃子,足有八萬餘人,而李子霄這次手裡只有五萬餘人,韃子還是由多爾袞統帥。
不管是對於韃子普通士卒的戰力,還是多爾袞的統軍能力,李子霄都不敢輕視,否則是一定會吃大虧的。
所以,面對李巖的委婉的提醒和建議,李子霄虛心接受,應道:“是啊,韃子既然已經攻破天津了,咱們再去也沒用。
韃子在天津的劫掠,只是能耽誤他們兩天的南下時間,咱們要超過他們,提前趕到山東境內佈防。”
“對了,李巖,本爵讓你去濟南聯絡德王,以及聯絡山東總兵劉澤清的信使,你可派出去了?”
李子霄突然想起這件事,趕緊對李巖問道。
“爵爺放心,今天凌晨的時候,卑職就已經派出信使去濟南聯絡德王了。
不過,此時山東總兵劉澤清到底在什麼位置,卑職也還不清楚。
之前卑職得到的訊息是,劉總兵還在青州籌集錢糧呢,也不知道他們出發了沒有。
但卑職還是派出了一批信使,前去青州的路上,或許能找到劉總兵。”
聽完李巖的話後,李子霄擺擺手道:“算了,本爵這次進山東抵禦韃子,就沒打算指望劉澤清這個山東總兵。
就憑韃子入關已經過去二十多天了,他竟然還沒將集結起的勤王大軍開出山東,便可知他手下將士都是些什麼貨色。
這次他只要不給本爵拖後腿就行了,咱們這次要聯手的主要物件是德王,其次才是劉澤清。”
三年前,在上一次韃子大規模入關劫掠時,多爾袞和多鐸率領的韃子大軍,就曾殺到濟南城下。
按照正常歷史程序,那一次韃子是能攻破濟南的,除了將濟南搶掠一空外,還殺死了德王朱由樞的。
可是,那一次也恰好是李子霄組織第一次北征韃子,李子霄手裡兵力雖不多,但卻俘虜了韃子豫親王多鐸,要挾多爾袞放棄了攻打濟南。
因此,保住了濟南城,也讓德王朱由樞也逃過了一劫,得以繼續在富庶的濟南城內,做他的王爺。
因為這個緣故,德王朱由樞對李子霄非常有好感,不過李子霄之前在江北對氾濫的私鹽動手,損害了德王的利益。
德王雖然並沒有因此和李子霄翻臉,但雙方之間的聯絡,也變得稀少起來。
但這一次,李子霄又得和德王打交道了,因為李子霄入山東後,濟南城是他必須要去的。
李子霄不可能放任韃子打下濟南城,因為濟南可是他看中的。
“走吧,命令全軍加速行軍,不去河間府了,直接去山東,首站是德州。”
隨即,李子霄下令,讓白龍軍更改行軍路線,直奔德州而去。
德州是山東的北大門,也是一座人口眾多的城池,如果李子霄所料不錯,德州定然會被韃子選為攻擊目標的。
而就在李子霄正在朝著德州行軍的時候,他派去和盧象升聯絡的信使,也終於將李子霄的書信,帶給了盧象升。
“哈哈,李子霄啊,算你仗義。來人,備馬,本帥要入宮面聖。”
盧象升在得到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