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百壽圖
而這個大大的壽字,集正、篆、隸、行四法為一體,其結構為正楷,運筆卻是篆書,其豎之鵝頭,其鉤之燕尾叉備隸法,其點作桃形,實為行章。四法交融,無懈可擊,匠心獨具而又酣暢自然,更顯得莊重渾穆,古樸圓潤,誠為罕見之傑作,在一瞬間散發出了無數的光芒,照的人眼睛都在疼痛。
不錯,這正是那一世的稀世珍寶“百壽圖!”
那一世,從宋代出現以來就已作為稀世之寶、廣為傳頌。特別是南宋時期,專事拓印、裝裱"百壽圖"作坊久盛不衰。朝廷顯貴、書香世家,百姓士庶都為擁有一幅"百壽圖"而自豪。掛之於堂中頓然門庭生輝、賓客爭相觀賞!古時商人遠行或浮游宦海者更是把"百壽圖"作為護佑身家平安的寶貝!
這幅百壽圖的傳說有無數種,每一個傳說都讓人神往不已,而整個百壽圖高175厘米、寬148厘米。整個字型筆畫十分緊湊,筆力遒勁。形為楷書但與正楷不同。而是更莊重肅穆、古樸圓潤。其勾如露鋒、點似仙桃。既非楷非隸非行非草書法,卻又似楷似隸似行似草的風韻,然而渾然天成一體,無瑕可指、無懈可擊!
而更為讓人震驚萬分的是,這張百壽圖的一百個壽字,可謂巧奪天工,讓人不由地感慨,世間造化之神奇。這一百個“壽”字,字型各異、無一雷同。其中楷、隸、篆、行、草、甲骨文等無所不有、小壽字旁還註明文體出處。其中以朝代分有商鼎文、周鼎文、漢鼎文等;以地域分(古代稱國名)有鰭隸、燕書、西夏臺書等等;以字型論有易篆、古隸、古鬥金文、飛白書等等;以書法家而言有程邈、懷素、虞(世南)書、蔡(襄)書、小王(獻之)書以及書聖王羲之的"換鵝經"文體等等。還有字如其形的蝌蚪文、星斗文、火文、樹文、龍文、鳳文、聚寶文等等。在桃形點的"聚寶文"內還有如珊瑚、象牙、犀角、珍珠、熊掌、玉圭等等都是惟妙惟肖,琳琅滿目。
其筆力筆走龍蛇,滄勁有力,大氣磅礴,可謂讓人歎為觀止。從這幅圖中,你輕易就可以感受到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頓時能生出頂禮膜拜之感。
當這幅字懸掛起來,不管懂不懂字的,均是一臉呆滯的看著這幅字。
“以這幅百壽圖,祝老爺子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鄭逸這才說道。
此時,老爺子已經震驚的無以復加,原來是這樣,原來是這樣,他不是在亂寫,百壽圖!好寓意,好寓意啊!
想不到華夏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許多壽字,自己都不認識啊!
就是不知道書畫雙絕的曹笑來怎麼看啊!
他看向曹笑來時,卻發現曹笑來渾身在不住的顫抖,嘴裡哆哆嗦嗦的不知道在唸叨什麼。
猛然,他把頭轉向鄭逸道:“這是百壽圖?失傳幾百年的百壽圖?怎麼可能?你怎麼可能寫出百壽圖?”
“百壽圖,哈哈,百壽圖,想不到世間,還能補齊百壽圖的全部字樣,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他眼神痴迷的看著這幅百壽字組成的一個大大的壽字,心情激盪不已。
“笑來!”方老爺子咳嗽一聲道。自己的女婿怎麼了?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
曹笑來這才回過神來,然後道:“相傳,永寧古鎮,曾經有一塊壽字巖,上面不多不少,正好有一百個壽字,乃神仙所造,後來,兵荒馬亂的年代,被人用刀斧砍掉了上半段,而後,下半段也所剩無幾,就再也沒人補得齊這百壽圖了。”
“想不到,想不到啊……”他一邊說,一邊搖著頭,神情複雜的看著鄭逸,與這個百壽圖相比,自己這個祝壽詞又算得了什麼呢?一時間,自己彷彿成了笑話一般,沾沾自喜的祝壽詞被這個百壽圖打臉的一絲一毫都不剩,這鄭逸竟然恐怖如斯,年紀輕輕,書法竟然已經大成?
這一張百壽圖,倉促之間,竟然能如此完美,想必,這鄭逸平時不知道寫了多少遍,百壽圖,百壽圖,這祝壽的禮物,若論心思,誰也比不上了吧。這才是真正的心機婊啊!
鄭逸這個時候卻走到了上官無影的身邊,眼看著一步步走過來的鄭逸,英氣逼人,整個人身上擁有著強大的氣場。上官無影只感覺放心亂顫,一時間把頭低了下來。
鄭逸這一動作也是思緒良久,然後豁出去了。這女人再蛇蠍心腸,今天這個場合因為自己捱打,都不能讓她受了委屈。
“你不怪我剛才沒幫你吧?”鄭逸旁若無人的道。
“我怎麼會怪你?”上官無影仰起頭,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