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尉遲恭說道:“皇上,不好了。薛仁貴來報,波斯局勢危險了。”
正說著,水仙皇妃帶著波斯駐長安特使求見。
水仙見到李,急匆匆地說道:“陛下,請你救救我哥哥,救救波斯吧。阿拉伯人已經屯兵波斯邊境,準備進攻波斯了。”
阿拉伯人為什麼突然要出兵波斯呢?
這件事和哈羅德有關。
自從和大唐簽訂了和平協定之後,哈里發組織了西征和北征兩路大軍。
西征軍打得拜占庭帝國節節敗退,前鋒已經逼近拜占庭帝國的首府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人緊急調集大軍馳援君士坦丁堡,雙方在這裡打成了僵局。
西征軍暫時停止了進攻。阿拉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的戰爭暫時告一段落。
北征軍進展順利,橫掃北非,接著進軍中東,佔領了大片領土,他們需要時間消化,暫時也停止了進攻。
此時的阿拉伯帝國,領土面積已經超過了1800萬平方公里,人口也達到了4200萬人,已經超過了大唐,而且他們連年征戰,富有戰爭經驗的軍隊的數量,更是遠遠的超過了唐朝。
哈里發原本沒有進攻波斯帝國的打算,可是他的三兒子赫馬爾卻有著自己的打算。
哈里發的長子早早夭折,次子是個殘疾。哈里發之所以娶了那麼多妻子,生了那麼多兒子,就是受到了前面兩個兒子的刺激。
他的三兒子赫馬爾目前是最受哈里發重視的,是王世子人選呼聲最大的一個。
自從哈羅德到了唐朝以後,受到了哈里發的重視,哈里發多次在私下或者公開場合,都表示了對哈羅德的讚賞。
赫馬爾感到了來自哈羅德的威脅,他急於立下功勞,使哈里發對他另眼看待。
西征軍和北征軍各自擁有統帥,赫馬爾插不上手,他的目光就盯上了波斯。
趁著唐朝進攻吐蕃,赫馬爾策動了波斯的兩個行省獨立。
為了阻止唐軍和波斯人進攻,赫馬爾建議哈里發暫時保留反叛的波斯人的政權,以這兩個行省為基礎,建立了親伊斯蘭的波特王國,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
阿拉伯人效仿唐朝,組織軍隊以志願軍的形式,進入了波特王國,打退了波斯帝國的進攻。
赫馬爾建議哈里發,以波特王國的名義,擴大對波斯帝國的戰爭,這樣也不算違反和唐朝的簽訂的協定。
波斯帝國與阿拉伯帝國是世仇死敵,唐朝和吐蕃正在進行大規模戰爭,無力進行干涉。哈里發不想錯失良機,就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委任他負責發動對波斯帝國的戰爭。
赫馬爾提出這個建議,其實是包藏禍心的,他就是要製造阿拉伯帝國和唐朝的衝突,哈羅德一定會受到影響。
哈羅德會因為阿拉伯人和唐朝的衝突,受到牽連,即使不被唐朝人殺掉,也會受到監視而無法繼續開展工作,從而失去他的作用。
那麼,哈羅德在哈里發的眼中,也就失去了價值。這樣就可以確保赫馬爾的地位。
到目前為止,阿拉伯人在波特王國集結的軍隊已經超過了50萬,還在繼續增兵。
在波斯帝國駐紮的唐軍主力,已經調往吐蕃參戰,薛仁貴手中能夠調動的不過10萬雜牌唐軍,還有30萬士氣低落的波斯軍隊。
薛仁貴只好緊急求援。
唐朝和吐蕃的戰爭,動用了超過百萬的兵力,還是在唐朝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對國內建設和政局的穩固,構不成大的影響。
可是,如果同時對阿拉伯人開戰,即使戰爭打贏了,也會大大的圖延緩國內經濟建設發展的速度。
李對水仙說道:“救援波斯帝國是一定的,你放心吧,無論如何,我會保證你哥哥的安全。”
水仙感激的說道:“謝謝陛下了。”
波斯帝國的特使也表示了感謝。
李讓他們先回去,說他要和大臣們商量,等商量出結果以後,再告訴他們具體的措施。
水仙和波斯帝國的特使走後,李讓人通知朝廷重臣前來開會。
不久,魏徵、皇甫睿、高靜明、馬周、於寧志、唐斐都來了。武列席了會議。
聽完了尉遲恭的情況介紹,大臣們都感到情況有些嚴重。
魏徵說道:“皇上,不能同時進行兩場戰爭,這樣的話,朝廷這些年來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家底,又要被打空了。
萬一兩場戰爭都不順利,不要說失敗,就是打成僵持局面,朝廷也經不起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