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回京,跟晏珣完成了東宮左春坊左庶子工作交接。 分別許多時日,再次相見,兩人都感到唏噓。 申時行的心情尤其複雜。 他接了晏珣寧波巡海御史一職,如今又接任東宮主官,下一步應該就是接任東閣大學士了吧? 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晏珣說:“東宮主官的工作內容你是熟悉的,我就不過多地說。太子殿下年紀漸漸增長,脾氣比小時候大,你教導的時候自己斟酌些。” 停頓片刻,他接著說:“武清侯府那邊如果跟你來往,你也注意一些。” 武清侯李偉還是有一些生存智慧的。 以前張四維在太子身邊,李偉跟張四維的關係很好。 後來李偉也想接近晏珣,遺憾的是晏珣的態度太冷淡。 申時行沒想到晏珣會說這樣推心置腹的話,要知道李偉是太子殿下的外祖父,親疏有別。 “文瑄,你還和當初一樣。”申時行笑著感慨。 當初一起進京會試,晏珣毫不吝嗇的分享自己的備考心得,後來獲得修《承天大志》的重任,也不忘把他們拉進去分享功勞。 若非晏珣一路提拔,他也不能跟著晏珣身後的路走。 “時間過得真快,咱們相識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少年,現在都是兩個孩子的爹了。” 晏珣拍拍申時行的肩膀,鄭重地說:“太子殿下就交給你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晏珣一去兮遲早會還。 …… 高郵的新任知州是張居正的同鄉、隆慶五年進士周嘉謨。 歷史上一直活到崇禎年間的明末大臣,有“狠人”的稱號。 他到任之初,就遇到一個下馬威。 一群市井閒散混混,在街上鬧事,逼迫商家罷市。 他連忙召集城中大戶,命各家派家丁協助差役,將鬧事者驅逐出城,逮捕嚴懲為帶頭大哥。 然而一件事情剛結束,又不斷有百姓來告官,都是些離奇古怪的糾紛。 讓底下的文吏處理都不行,非得知州大人親自開衙門審案。 周嘉謨察覺到問題了。 一般升斗小民都怕見官,有什麼糾紛寧可私了,怎麼忽然都跑出來告官? 他的幕僚在一旁提醒:“也許這些人就是想拖住大人的腳步。” “依你看又當如何?”周嘉謨問。 “當然是跟說得上話的人談一談。”幕僚說。 周嘉謨點點頭。 今時今日,高郵最大的地方勢力,應該是晏家。 但晏家父子很低調,沒有大規模兼併土地,甚至都沒有在故鄉蓋一座像樣的大宅院。 周嘉謨去拜訪汪德淵的父親汪東籬。 “周大人來了,汪家蓬蓽生輝。”汪東籬姿態謙遜,讓人上了西湖龍井,以及本地特色的茶點。 “近來公事繁忙,好不容易才有時間來拜訪汪老爺,之前混混鬧事多虧您相助。” 汪東籬謙遜地說是應當的。 周嘉謨話鋒一轉:“剛收到朝廷邸報,小晏閣老南下,途經高郵回鄉祭祖。關於接待的事,本官想和本地鄉紳商量,你們對他更瞭解。” 得知是這件事,汪東籬露出真誠的笑容:“是應該給小晏閣老安排一次隆重的接待儀式,一門雙閣老,他是我們整個高郵的驕傲。” “小晏閣老要來了,我卻被各種案件纏得分不開身,沒法抽身安排接待,真是非常慚愧。”周嘉謨嘆氣。 汪東籬沉默片刻,跟周嘉謨的目光對上。 兩人都沒有退讓。 在這沉默間,周嘉謨又說:“我在京城的時候,跟汪兄請教過高郵各大士紳的情況,我現在說一說,請汪老爺指點。” 汪東籬:“……” 好嘛!自家兒子也是個大公無私的! 不能怪他私心重,汪家在高郵經營幾百年,攤丁入畝之後,每年要多交不少賦稅。 周嘉謨已經滔滔不絕地說起各家的底細,甚至連汪家和顧家一些私鹽上的買賣,都略有提及。 汪東籬笑容僵硬。 周嘉謨見好就收,又說了一會兒接待小晏閣老的工作,喝完一杯茶後告辭離開。 汪東籬一個人默默坐著。 很多年以前,他在這裡見到了晏鶴年父子,那時德淵還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紈絝小子。 想到汪德淵在倭國立下的功勞和現在的官職,汪東籬既驕傲又矛盾……若是不配合攤丁入畝,會不會影響到德淵的前程? 剛才姓周的特意提到德淵,是拉關係還是威脅? 他的妻子顧氏走出來問:“聽聞晏珣要回來了?” 汪東籬回過神,回答:“是路過。晏大學士巡視南洋,皇上允其回鄉祭祖。” “那就是要衣錦還鄉了。”顧氏高興地說,“我得提前通知一下雙河村的人,讓他們準備準備。” “你可真高興。”汪東籬失笑,“剛才知州也說,讓城中鄉紳一起安排接待儀式,花我們的錢讓他去做人情。” “花些錢我也高興。”顧氏說,“晏珣和我們家的關係,不就像我們的孩子似的?”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