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累人的朝會(1 / 1)

雖然有高拱吸引火力,晏珣的奏疏也引起很大的爭議。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對外用兵的軍費開銷,以及募兵制的問題。 募兵本來是不得已的臨時手段,若是作為常規制度就太可怕了。 大明軍戶制的缺陷,有識之士早就看出…… 軍戶淪為上層將領的佃戶,比民戶的生活更艱難,導致大量逃亡,戰事緊張時徵召不到足夠計程車兵。 嘉靖年間,東南抗倭局勢緊張,朝廷不得不允許餘姚謝氏這種地方豪強辦民兵團,還放權將領募兵。 就是花錢僱傭百姓打仗。 其中浙江人參軍抗倭積極性最高,義烏兵是出名的驍勇善戰、水陸兩棲、精通火器。 比如“戚家軍”,主要由募兵組成。 募兵制是好藥也是慢性毒藥:沒有世襲軍戶的限制,士兵忠誠於跟他們的功勞、待遇息息相關的將領…… 誕生出“養子軍團”、“家丁軍團”這種怪胎,最終發展成將領擁兵自重、軍閥割據。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 唐朝一開始是府兵制,到玄宗時延續不下去,就搞募兵制。各族人加入軍隊,成為職業僱傭兵,其中有很多胡人。 玄宗又一系列騷操作,對安祿山這“忠心耿耿”的好大兒深信不疑。除了兵權,甚至連“造幣權”都下放,最終有了“安史之亂”。 ……合理懷疑安祿山才是李隆基的真愛。 以史為鑑。 很多人看到這種風險,對擴大對外用兵很警惕。 不是他們不想大明日月凌空、光耀天下,而是怕募兵權放出去收不回,怕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再一個,出海還不比陸地。軍隊出海了,皇帝鞭長莫及。 晏珣也知道募兵制下將領都愛養私兵,並不是所有將領都想擁兵自重,而是現實需要。 打仗是一件要命的事,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最核心的軍隊上,打造一支精兵,是將領合情合理的選擇。 晚明的遼東鐵騎和關寧鐵騎,可以說是李家和吳家的私兵,卻也是大明軍隊最後的遮羞布。 先不說日後如何,現階段募兵是最好的選擇。 大明不是大唐,皇帝也不是唐玄宗。 討論完“削藩”……哦,為宗藩謀利的政策後,朝堂上關於出海“問責”的事,又爭論了一番。 這時候眾人才反應過來,趁著前段時間火力都在高拱身上,皇帝已經迅雷不及掩耳響叮噹地派人去問責。 ……? 陛下不愧是高拱教出來的,同樣不講武德。 事已至此,唯有想辦法補救。 “海上波濤洶湧,來往傳遞訊息都是滯後的,臣實在是擔心。募兵仍然在持續,臣認為應該增派欽差去專項監管。”某老臣提出意見。 晏珣說:“各省巡撫、總督都是都御史出巡,他們就是欽差。去往倭國的胡總督、負責耽羅事宜的王巡撫,都是經驗豐富老臣。” “他們是高官,統籌的是全域性。具體到募兵的事務,還應該增派欽差。”殷士儋終於找到機會站出來,“晏大人年輕,顧慮不周全是有的。” 晏珣無語,辣塊媽媽的!就事論事啊,你搞什麼人身攻擊。 ……我年輕位高權重,你很羨慕,不用特別強調! “為募兵額外增派欽差,我並沒有說反對。”晏珣微微一笑,“其實,我這裡也有幾個人選,給皇上和諸位大人推薦一下。” 殷士儋瞪大眼睛……壞了!中計了! 晏珣設好套圈,就等我來提! “汪德淵此前隨軍到廣西平亂,對軍務很熟悉,我舉薦他任欽差御史到山東; 翰林院修撰羅萬化,也在軍務上有特長,可以去福建。另外,遼東也是募兵的重鎮,我一時沒想好舉薦誰,還有派往浙江的欽差……請諸位集思廣益。” 留兩個名額給你們爭吧! 什麼?有人說這是任人唯親? 不任人唯親,難道還任人為疏? 羅萬化是隆慶二年戊辰科狀元,從會試第三百五十一名逆襲成狀元。 當時殿試皇帝出的題目——《外攘內安之道》,羅萬化回答“安攘並舉、重將領、給武將放權”,正符合當時北方的局勢。 這幾年,羅萬化一直在翰林院熬資歷。據說張居正曾向他發出招攬,被他拒絕了。 這次晏珣舉薦他,事先並沒有跟他說。 羅萬化是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也來參加大朝會,位置在最後的那一群。 聽到前方傳來自己的名字,他露出驚訝的神色……沒去晏家拜碼頭啊?怎麼晏大人舉薦自己? 周圍的同僚們對了對眼神,難怪羅萬化拒絕張閣老的招攬,原來是暗地裡投入晏閣老這邊。 咦? 張閣老和晏閣老不是一夥的? 朝廷上人心易變,很難說誰跟誰是一夥的。 皇帝從善如流:“派欽差監督募兵的事,既然是殷愛卿提出來,朕準了。具體派誰,內閣作出決議,再呈交給朕吧!” 各位將軍們,如果覺得欽差礙手礙腳,那就是殷士儋的鍋,可以詛咒他!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