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一個個登上舞臺(1 / 1)

晏珣沒留意到胡家把水泥賣到哪裡,因為這些水泥用途不顯眼。 沒用來修路之類。 “前兩年蘇州新修城牆,原本計劃用糯米砂漿。眾所周知蘇州有錢,又有地方鄉紳捐資,但修城牆一里要五萬斤糯米……” 狗大戶們有些吃不消,為修城牆的事私下議論: 蘇州這種江南腹地有必要費勁修城牆嗎?知府大人為追求政績勞民傷財? 吵得官府扛不住的時候,有人建議要不要試試水泥。 不管怎麼說,至少水泥不能吃。 “蘇州府試用之後覺得好,改用水泥修城牆,其他地方修城牆也跟著用。再有就是賣給達官貴人修墓地。用水泥修的墓地,能歷經風雨不朽。”徐枚與有榮焉。 晏珣:“……好吧。” 原來是用到這種地方。 修城牆還好,修墓地的話,總覺得有一些時空凌亂。後世考古到某某墓地,竟然是用水泥修的! 有官府修城牆的例子,用來修堤壩順理成章。 晏珣寫一封給老爹,建議官辦水泥廠,生產水泥修堤壩。 他這麼關注修堤壩,是因為黃河決堤的問題,困擾著元明清三代。 工部尚書是朱衡,老爹也身在工部,搞不好還要去修河。 修不好還要背鍋。 最重要的是,希望減少水患,讓洪泛區的百姓過上安心日子。 徐枚撓了撓頭:“這樣一來,水泥的方子也會被公開,胡家就不能做壟斷買賣。大哥哥的分紅怎麼辦?” “你還挺有生意頭腦的。”晏珣笑道,“我不靠水泥掙錢,而且生產水泥需要石灰岩,還要有石膏、粘土,為方便運輸,最好在江河邊建廠。總而言之,不是隨便哪家就能做的。” 徽州胡家,有胡宗憲這樣的後臺,才能把水泥廠搞起來。 “還是有幾家能做的,比如無錫華氏、餘姚謝氏之類。他們都是江南大戶,要人有人,要地有地。”徐枚說。 晏珣灑脫一笑:“讓他們生產也不是不行,水泥用途廣泛,只怕超能不足,不怕賣不完。只是方子要一定範圍內保密,不能太早流出國外。” 以後沒有什麼“紅毛泥”,而是“大明泥”! 鋼鐵、水泥,堅船利炮……大明必須領先世界!落後就要捱打! 幫著馮保理清龍江寶船廠的事,晏珣動身回寧波。 馮保送他出南京城,鄭重地說:“明年第一批千料遮洋船造好,我就稟報皇上給你送去。咱們好好辦事,讓那些拖後腿、說風涼話的老古板瞧一瞧!” “好!永亭兄珍重!海剛峰也在南京城,你有什麼事可以去找他商量。”晏珣拱拱手。 馮保笑著點點頭,卻沒說要不要去找海瑞。 高拱若要對徐階趕盡殺絕,恐怕還得借海瑞這把刀。 而馮保並不願意摻和進去。 馮保主動爭取造船的差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躲著高拱。 這兩年高拱越來越強勢,指責他們這些太監帶壞皇帝。 講道理,皇帝自己壞,關太監什麼事?上青樓這種事,難道也是太監教的? 高拱已經當上首輔,太監們胳膊拗不過大腿,馮保只能避其鋒芒躲遠一點。 他躲開了,倒黴的說不定就是陳洪。 死道友不死貧道。 晏珣回到寧波已經是十一月,一批商船上個月從倭國回來。 浙江防倭歷來有兩個“汛期”,一是每年的清明之後,多刮東北風、風向穩定,有利於倭寇航行,被稱為“防寇大汛時期”; 二是九、十月,通常也有東北風,倭寇也會登陸沿海,被稱為防寇小汛時期。 嘉靖年間,每到汛期,沿海風聲鶴唳。 如《趙恭襄文集》說“浙海二千餘里,何處不可登。三、四兩月,何日不可到。” 想到這裡,晏珣又暗暗罵罵咧咧:該死的倭寇,真把大明當自家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討債的時候到了! 商隊這次回來就會休整到明年,寧波的雙嶼港、舟山瀝港等傳統大港口泊滿海船。 海關市舶司的官吏忙碌地核驗船上的貨物,和官准牙行一起定貨稅。 晏珣一回來趕緊投入工作,收好今年最後一波稅。 誰懂啊! 一車車、一船船的稅銀送往太倉銀庫,全都不姓晏,能看不能吃,多少有些心酸。 但是想到這些錢都是用來振興大明的,晏珣又精神百倍。 小鈞鈞!看看,這是老師為你攢下的金山銀山,你別給我敗家啊!你可別淪落到讓皇家印書局印小黃書掙錢啊! 做海貿的人家也齊聚寧波,收海船上的貨,各家有各家的門路。 硫磺、硝石、銅礦石這些壓艙的軍需物資,歷來是預設官府優先收購的。 商家們收的是銀器、石斛、珍珠、珊瑚和工藝品等。 特別說一下,魚翅、海參和鮑魚是倭國外匯創收最多的三樣海產品,被稱為“俵物三品”。 這三項海產,大明權貴人家也很喜歡。以前走私的時候,這幾樣就是富商指定貿易品。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