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珣用王世貞跟華叔陽套近乎。 “今年正月王大人赴任浙江參政,太子殿下抄了一首詩送給王大人。” ……太子記得花貓奴奴是王世貞送的。 華叔陽還不知道此事,不禁問:“太子抄的是哪一首詩?” “西涯先生的《送陸武選文量之浙江參政》。”晏珣回答。 西涯先生就是李東陽,弘治、正德年間首輔,也是當時有名的詩人。 華叔陽一臉佩服:“常聽人說太子殿下聰慧,小小年紀熟讀詩書,非常了不起啊!” 晏珣謙虛地說:“他不僅僅聰慧,還很自律。像小殿下這個年紀的孩子,哪個不是溜貓逗狗?他就不一樣……” 華叔陽:“是,是。” 既然有人捧哏,晏珣炫起好學生小鈞鈞來,就有些收不住。 華叔陽覺得姿容灼灼的晏大人此刻像那些初為人父的蠢爹。 晏珣明知對方的目的是什麼,先說些閒事,磨一磨對方的耐心。 誰沉不住氣,就會被人牽著鼻子走。 趁著晏珣喝茶潤嗓子時,華叔陽逮到機會轉移話題:“跟倭國的貿易,大人定好商品類目了嗎?海商們等著細則備貨。” 跟倭國的官方貿易中斷已久,什麼能賣什麼不能賣,要有類目細則。 海商們怕晏珣不懂行,讓背景深厚的華叔陽來打探訊息。 徐璠也豎著耳朵聽晏珣說話。 晏珣正色道:“我沒有做過海貿,對倭國不太熟悉,對海貿商品類目更是糊里糊塗。你們來得正好,給我一些建議?” ……你細說啊,我想知道你家壟斷著哪些商品的貿易。 華叔陽覺得晏文瑄真誠好說話,不愧是岳父大人的忘年交。 四捨五入就是自家岳父,沒什麼不能說的。 “在下有一點淺見,拋磚引玉給大人一些參考。”華叔陽有心展現自己的見識,說得很細緻。 嘉靖年間“爭貢戰爭”發生前,大明對倭國出口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藥材等;進口商品則有刀劍、白銀、漆器等。 “爭貢戰爭”後,官方貿易中斷。 倭國想獲得大明的商品,只有透過走私、倭寇強搶,或者讓佛郎機人做中間商賺差價。 “倭國不會製糖,福建商人以砂糖做‘壓艙石’,帶到倭國交易後,以白銀做壓艙石。但我們江浙沒有製糖的優勢。” “倭國不會做銅錢,所以銅錢也很受他們追捧。硝石、火藥,一直都是禁售的。” 華叔陽滔滔不絕地說,晏珣認真地聽。 ……銅錢的事他知道。 後世考古,在跟寧波隔海相望的倭國海域發現一艘沉船,這艘商船載有八百萬枚銅錢! 聽華叔陽說完,晏珣恍然大悟:“原來海貿如此重利,難怪走私者屢禁不絕。我聽說倭國貴族都以用大明的商品為榮,他們是更離不開海貿。” 徐璠在一旁補充:“從前汪直把持東西二洋的海運,倭國和佛郎機人都認他的印。岸上的商戶不敢出海,都把貨賣給他。汪直死後,他的人四分五裂。有的搖身一變成了海盜,有的被倭國村長僱傭,打村戰去了。” “噗。”在座的人都忍俊不禁。 在徐璠這樣見過世面的前任小閣老看來,倭國那些大名就是村長。 但倭奴同樣看不起大明,認為明皇朝不敢跨海打他們。而且在倭奴眼中,朝鮮是他們的藩屬國。 關於僱傭軍的事,晏珣有些感興趣,他想到舅舅楊世安。 舅舅的手下,應該就有不少這種飄洋過海混飯吃的大明底層百姓。 徐璠知道“安世”的存在嗎? “你說汪直的舊部被倭奴僱傭打仗?這種事你從何而知?保真嗎?”晏珣試探地問。 徐璠大咧咧地說:“當然是真的。有些事瞞上不瞞下,朝廷諸公只知道禁海,哪裡知道民間的事。” 晏珣瞥了徐璠一眼,有些一言難盡。 ……令尊不當首輔才多久?他是不是“朝廷諸公”? “既然可以被僱傭打仗,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派人潛伏進去,插手倭國的內鬥?”晏珣又問。 徐璠笑道:“除了汪直手下那些亡命之徒,誰願意萬里迢迢到倭國去?干涉他國內鬥,又沒什麼好處……總不能讓人去當幕府將軍吧?” “那可說不準。”晏珣淡定地說。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徐璠連連搖頭,覺得晏珣的想法很離譜。 有能力幹這種事的,在國內也是個人物,沒必要背井離鄉;沒能力的,在倭國村長內鬥中也出不了頭。 晏珣心裡有數,笑著轉移話題:“我只是隨便想想。聽兩位一席話,我對倭國增進許多瞭解。制定商品細則也有頭緒。船引的事,你們有什麼建議?” 徐璠立刻說:“晏大人沒做過海貿,對南邊的海商也不瞭解。我願意為晏大人分憂,你把今年寧波海關的船引全部包給我,我幫你找船主。” 寧波海關,徐家承包了!誰贊成,誰反對? 徐璠認為晏珣一定會贊成。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