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一個老頭子附和道:“就是,就是。
我記得三五年從大陸來了一幫高官,參觀到我們村的時候,連聲說不可思議,顯然是沒有料到臺灣在日本人的統治下發展這麼快,由此可見,當時大陸的形勢好不到哪裡去。”
柳石源看到老頭子們都隨聲附和這兩人的意見,不動聲色地從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袱裡面取出數十張福建出版的報紙,遞到他們的面前,說道:“這些報紙是過去一個星期內出版的,裡面的新聞囊括了福建和國內的方方面面,你們可以從這裡面對大陸,尤其是福建省內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龔九原來以為他的包袱裡面攜帶的是武器,沒想到居然是報紙,於是隨手拿起一張看了起來,只見頭版的位置上赫然印著:鄉鄉通公路計劃順利完成!下面的小字詳細說明該計劃的起始時間和投資規模,以及最後一個接通公路的鄉鎮名字。
柳石源攜帶的福建各主要報紙上面,刊登了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新聞,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老頭子們透過這些報紙感受到了海峽對面朝氣蓬勃的生活,同時也發現了兩個意外的地方:第一,居然有大量批評政府的言論在裡面;第二,報道第九軍團在戰場上面表現的文章不是很多。
聽了老人們的問題之後,柳石源解釋道:
“我們第九軍團司令高飛將軍和財政廳長蔡羽訐先生是福建地方政府的靈魂人物,他們兩人都認為政府只有置於民眾和輿論的監督下才能夠進步,所以一手在福建創立了議政大會制度,用來監督包括他們兩人在內的政府運作。
當然,由於我們還處於國民政府的統一管轄之下,有些規章制度暫時還不能落到實處,比如說,我們軍長的綏靖主任就不是議政大會能夠罷免的,但是相對於其他地方來說,已經非常先進了。至於第二個問題,報紙以私營的居多,肯定要考慮報紙的銷量,戰爭曠日持久之後,民眾就漸漸習慣了,注意力又重新轉移到自己的身邊來了,所以報紙就投其所好,改變報道的重點。”
龔九說道:“看來福建民眾對自己的軍隊非常有信心,要不然怎麼敢對近在咫尺的戰爭視若不見呢?”
柳石源點了點頭,說道:“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還沒有在第九軍團面前佔到便宜,福建民眾自然有信心。”
看到老人們的態度已經鬆動,柳石源又說道:“我們非常歡迎各位老人家到福建看看,切身體會祖國的新面貌,再和島內的生活作個比較,哪個好哪個壞,自然一目瞭然。”然後又挑撥道:“日本人很快就會要求臺灣人改用日本名字,苛捐雜稅也在逐漸增多,如果他們真的把臺灣人當威自己的國民來看待,怎麼會這樣做?為什麼日本人享有選舉權,而臺灣人卻沒有呢?”
老人們被他的話煽動起來,紛紛開始痛斥日本統治者對臺灣人的高壓政策和歧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立場和大陸拉近了。
柳石源用了三天時間把漁村裡面的幾個老人的工作做好,然後要龔九帶著他到附近的村子裡面去活動,龔九這才知道他這種情報人員的作用,不過,還是有些疑惑:“按照你這種做法,什麼時候才能夠把全臺灣活動一遍呢?”
柳石源笑著說道:“這項計劃早在好幾個月前就開始了,在我之前已經有百餘個情報人員被派到島內了,另外,我們還有專門的偵察人員來蒐集軍事情報,你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龔九聽他這麼說,這才意識到第九軍團已經做足了功夫,等到時機成熟之後,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出兵臺灣!他暗自慶幸,自己沒有站錯隊,否則,大軍登陸之後,肯定會清算曆史的……藉著日本政府和軍部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諾門坎”前線的時機,高飛毫不猶豫地向臺灣各地派出大批間諜,在刺探經濟、軍事情報的同時,不遺餘力地鼓動島內民眾的反日情緒,為即將展開的軍事行動作鋪墊。
起先,福建方面都是利用走私販、漁民和一些主動到大陸來參加抗日的愛國志士進行地下工作,隨著人員來往的逐漸增多,開始向社會的各個階層滲透,而日本人此時大力推出的改用日本姓名的運動更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把很多搖擺不定的中間派推到了大陸這邊。
面對如此喜人的形勢,高飛隨即開始進行登陸臺灣的軍事部署:首先,派出大量的精幹小分隊深入島內,在日軍重點佈防的地區潛伏下來,準備迎接大軍登陸:其次,命令諜報人員用日幣假鈔收購糧食,在阿里山地區設立秘密倉庫,作為戰略物資儲備起來。
再次,從國土防衛司令部下屬的備部隊當中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