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整理時,戰區長官部轉來最高統帥部電令,其要旨是:四十一軍堅守滕縣,未能完成任務,惟念該軍傷亡重大,姑免查究。湯恩伯應援不力,予以申斥。
傾接該電,集團軍內知情者莫不憤憤然。
稍後,又來電撤銷前電。
在得知王銘章陣亡後,孫震親自電示高飛:“應不惜一切代價,想辦法,務將王師長遺體運回,以慰忠魂。”
而高飛,他也做到了這一點。
他和他的151團,儘管沒有救出王銘章,帶卻帶回了英雄的骸骨,和滕縣城內那些之前大量被打散計程車兵!(未完待續)
第二百四十四章 英雄之名,萬古留芳!!!
王銘章的遺體送回後,中央國民政府決定:追贈王銘章為陸軍上將,特予國葬,頒發國葬費四萬元,生平事蹟宣付國史館,並飭原籍四川省新都縣建墓立祠,以彰英烈而慰忠魂。
王銘章的遺體由151團全體官兵運送到徐州。
由於開初運送時要透過封鎖線,遺體只是草草裝殮,到了徐州後,遺體要改為盛裝。李宗仁找遍了徐州城,最後在一家上等的棺材鋪裡找到了一具上好的大棺材。
這具棺材上面貼著幾個字“棺中之王”,意思莫非”是說這具棺材是上品中的上品。這幾個字本不足奇,可在這裡卻令人大為不解。
不解之處就在於,如果這四字倒過順序念,就成了”王之中棺”。
王銘章字之鐘,繁體之鍾。而且在軍中有時寫到“之鍾”時,為了省筆就寫“之中”
了。看到這樣的巧合,眾人在悲痛之餘,不免嘖嘖稱奇。
遺體在徐州盛殮後,經武漢、重慶、成都,沿途各界民眾迎柩,隆重公祭。
在武漢,5月8日上午十時,有八十餘個單位的六幹多名代表參加迎靈。迎靈主祭團由何應欽、白崇禧、陳泮嶺、晏道剛、吳國楨、郭懺、黃文楨、郭沫若組成。民眾代表吳玉章、董必武和八路軍代表羅炳輝、齊光參加了迎靈儀式。
在重慶,5月23日下午,國民政府備院、部、及市區縣備機關團體代表數千人齊集朝天門碼頭迎櫬入城。賀國光率隨員登上民族輪主持啟靈禮,宣讀祭文,敬獻花圈後,靈櫬向岸上移動。此時,岸上備樂隊齊奏哀樂,江中軍艦鳴禮炮六響,外籍輪船下半旗。迎靈隊伍長達數里,夾道瞻仰不下十萬餘眾。
在成都,6月12日上午,由四川省代理主席王纘緒主持啟靈禮和迎靈禮,參加恭迎的各界人眾達十萬以上,行列十里。從牛市口、春熙路至純化街四川省黨部禮堂抗戰口號震天。
41軍副官長晉鴻高舉將軍姓字旗當先,其後是遺像亭、血衣亭,靈櫬,由軍人一團護送。王將軍血衣乃殉國時戎裝,滿衣皆血,有彈痕十三處。靈櫬置於一炮車之上,四匹高大白馬牽引,兩連手槍兵分護兩旁。靈車後面是王銘章將軍夫人、子女及家族。全城下半旗,停止宴會娛樂。備商家住戶爭相路祭,萬人空巷,爭觀盛典。空軍飛機一架,在靈櫬上低空盤旋,散發傳單。
純化街滿是黃白色布條天花,沿街兩旁均用木條竹片紮成長棚,兩側懸掛各界送來的輓聯,街道兩端備立牌坊一道。禮堂大門和二門也備立素坊一道。大門牌坊上懸掛王銘章身戎裝血戰滕縣五心高油畫一副。油畫上方有五色霓虹燈繞威“民族光榮”四個大字。大門至禮堂的幾處天井均懸滿白布天花,兩旁牆壁懸掛黨政軍要員的輓聯。禮堂正門掛于右任、孔祥熙的題辭。禮堂正中懸掛王銘章二尺高遺像一張,遺像上方是孫中山遺像。遺像兩側是蔣介石、李宗仁等致送的輓聯,遺像下方停放靈櫬。
成都公祭後,魂歸故里新都縣。
8月8日,新都縣各界組成“新都實驗縣各界恭迎王師長靈柩籌備會”,決定8月30日午後一時迎柩,從8月30日至9月1日舉行迎靈公祭和安葬儀式,全城停止娛樂三天,各家下半旗三天。
30日上午,城區備機關、法團全體職員,城區備學校學生,城區及附城義勇警察隊,壯丁隊,義勇補充隊,警衛隊,寶光寺全體僧眾,王銘章親友,黨政軍負責人,自帶乾糧,各自整隊,自飲馬河起排隊川陝公路兩側迎候,全長三里餘。沿途備街道口擺設香案,懸掛“新都實驗縣各界恭迎王師長靈櫬”的巨幅橫標,沿途樹木掛滿鞭炮。各界民眾手執香果,萬人含淚,一批又一批湧向川陝公路兩側。新都縣北門至桂湖沿途萬人空巷,肅穆靜候。
午後一時,巨大的絳帛銘旌映入眼瞼,絳帛上是李宗仁題寫的“王上將之鐘靈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