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的軍隊太沒有志氣!”
姐姐蔡智慧也顯得很鬱悶。有傳言說當接收大員的姐夫在外面“接收”了一個什麼女人,這訊息弄得她成天心神不安。
二哥蔡智仁娶了一位蘇州女子,新媳婦從照片上看很漂亮,卻不知道命相如何?蔡家媽媽對此事十分擔心,找了若干個算命先生研究這個課題,結果似乎不大理想,而更讓母親感到難過的是大兒子蔡智明的骨骸還沒有找到、小女兒蔡智蘭也沒有下落。當時,家裡人都認為妹妹多半是不在了,卻只有當媽媽的堅信自己的直覺:“么妹肯定還活著,她是遇到了什麼難處回不來。”剛剛過去的一場戰爭,使原本富裕安康的生活日漸窘迫,也使得原本人丁興旺的家庭七零八落。而眼下,又一場戰爭即將來臨,未來的前景讓蔡遠飛憂心忡忡。
1946年的3月,傘兵總隊移防到了南京,部隊編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時候,因為何應欽的“陸軍總司令部”
被撤銷了,傘兵部隊就劃歸空軍司令部領導,名稱也由“陸軍突擊總隊”改威了“空軍傘兵總隊”。
傘兵總隊進行了整編,原先的二十個隊合併威四個大隊和一個補充隊,新來了一大批步兵軍官,部隊的指揮層也進行了重大變動。備大隊的主官全都是新調來的生面孔,個個都不會跳傘,更沒有空降作戰的經驗,而抗戰時期訓練出來的軍官卻只能擔任副職,有的甚至被調出了傘兵部隊一一蔡遠飛始終不大明白馬師恭司令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這個舉措的後果完全是顛覆性的:主官不懂業務,傘兵總隊也就失去了傘降作戰的能力,從此由一支特種兵變成了普通的輕裝摩托化部隊。傘兵整編以後,蔡遠飛被分配到總隊參謀處,職務是參謀三科的附員。總隊參謀處總共有四個科,二科負責情報、三科負責作戰,“留美預備班”的學員全都集中在這兩個科裡。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這一期留美學生的進修方向是“參謀業務”,留學之前必須具備一年以上的參謀閱歷。
因此,總隊參謀處的“附員名單”也就威了留美預備班的花名冊,如果有誰被派到基層單位去當帶兵官就說明他已經被淘汰了……,傘兵總隊的隊部設在南京市郊的岔路口,四十多個“參謀附員”聚集在參謀處裡,其實並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工作太清閒,參謀們就不務正業。一幫人為了迎接”國民大會”就鼓搗出了一首“新中國傘兵”歌,後來還真的成了**的《傘兵進行曲》。並且,蔡遠飛他們還被“三青團”借調出去,幹了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1946年3月的南京,已經和舉行受降儀式的時候大不相同了。
幾個月來,物價飛漲,民不聊生,1945年9月的一百法幣可以買兩隻雞,1946年1月卻只能買兩個雞蛋,到了3月份就只夠買兩粒煤球了……..人民群眾的情緒從歡迎政府迴歸時的興高采烈逐漸轉變為極度失望和怒不可遏,“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連小孩子見到**官兵部躲得遠遠的,現出一副厭惡的表情。
這時候,南京城裡每天都在舉行各種各樣的群眾運動,有以市民為主體的,也有以學生為主體的。
市民鬧事的主要目的是“反失業”。
淪陷期間,南京市裡有六百多家大小工廠,這些企業雖然在不同的程度上具有日偽性質,但員工是中國人、車間廠房也在中國的地面上,抗戰勝利後,只要稍加整頓就可以恢復生產。但是,國民黨的接收大員來自四面八方,“接收”行為就如同哄搶一樣毫無計劃,這個收倉房、那個收原料,今天搬機器、明天割電纜,甚至出現了“一輛汽車五個人接收”
的笑話(一個人接收車身,其他四個接收汽車輪子)。經過這麼一折騰,好端端的工廠被拆得七零八落,最終能夠恢復運作的還不到一百家。南京市裡的大部分工人被迫失業,生路斷絕的市民們不得不走上了抗議鬥爭的道路。
而學生鬧事,則是為了“反甄審”。
淪陷期間,南京市裡仍然有“中央大學”
等院校在日偽的教育體系下繼續開課,抗戰勝利後,真正的“國立中央大學”回來了,國民政府就把“偽大學”撤銷、改稱“南京臨時大學”,並且不承認“偽校學生”的學籍,要對他們進行“甄審”一一“甄審”的辦法就是考試,基礎課補考英語,政治課補考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考試過關以後才能夠重新入學一一這麼一來,南京城裡的“偽學生”們就不幹了,他們遊行示威,絕食抗議,堅決不參加“甄審”考試,並且針鋒相對地提出:“丟失首都的責任不在學生身上,甄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