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考慮到蘇方實行軍銜制,而**方面則沒有軍銜,為便於開展工作,在彭真一行離開延安時,**中央決定,以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授予彭真、陳雲、葉季壯中將軍銜:授予伍修權少將軍銜;授予段子俊、莫春和上校軍銜。並用中俄兩種文字書寫了任命書。
**中央政治局及主持中央工作的**還於當天將上述重要情況通報各中央局,並向**作了報告。該報告如下:各中央局:我冀東軍區16軍分割槽司令員曾克林奉命率1500人於日寇投降後向東北前進,曾配合紅軍打下山海關、興城、綏中、錦州、北鎮等城市。8月12日進入瀋陽城,並被紅軍委為瀋陽衛戍司令。昨隨紅軍代表飛低延安,據曾報稱東北情況如下:(一)曾克林部隊已發展到二萬餘人,全為新式武器,從山海關到瀋陽各城均駐有曾部,曾率四個連到瀋陽,一星期即發展成4000人,並改編保安隊萬餘人。
(二)原在東北做苦工之我八路軍被俘人員一二萬人,已組織八路軍游擊隊若干股,並進入長春。
(三)國民黨人員從監獄釋放者甚多,甚為活躍,到處成立國民黨部。
(四)在瀋陽及各地,堆積之各種輕重武器及資材甚多,無人看管,隨便可以拿到,曾克林已看守瀋陽各重要工廠及倉庫,據說有槍10萬支,大炮數千門及彈藥、布匹糧食無數,武器資材落在民間者甚多。
(五)擴兵極容易,每一號召即有數幹人,並有大批偽組織武裝均待改編。
(六)紅軍只駐大城市及要道,備中小城市及城鄉無人管理,秩序混亂,偽組織等待交代或畏罪潛逃,土匪興起,並佔領若干小城市。
中央1945年9月15日9月17日,彭真、陳雲、伍修權、葉季壯等乘蘇軍到延安的飛機一同去瀋陽。但飛到山海關時,飛機出了故障,降落時,彭真、葉季壯、伍修權、段子俊、莫春和、曾克林都受了傷。
飛機是不能再坐了,第二天只好改乘火車。
9月18日,巧得很,正是東北淪陷14週年的日子,**中央東北局的領導成員回到了“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地東北最大的城市瀋陽。
當夭晚上,彭真、陳雲等立即在當年張作霖的大帥府安營紮寨,正式開始了**中央東北局的各項工作,擔當起這片黑土地上的**黨政軍領導之責。第二天,東北局在大帥府的西樓召開了第一次擴大會議。會上,彭真、陳雲傳達了**中央的決心和指示,確定了東北局的主要任務,是力爭控制全東北,組織部隊接管城市,控制交通線,迎接中央派來東北的大批幹部和部隊。
毛、劉、周、朱、任等為代表的**中央領導核心確實較蔣介石計高一籌。他們充分估計到,由於國,民黨的軍事力量較為強大,這就決定了對東北的爭取和發展絕對不是短期的和順利的。因此,繼續加強**在東北的政治、軍事實力是支撐東北已有的局面和發展**強大力量的決定因素。
9月6日,**中央軍委就迅速和隱蔽地開展東北工作發出了指示。
9月10日,**中央在得知八路軍、新四軍可以自治軍名義進入東北後,再次電示山東、冀魯豫、晉察冀備解放區,決定除原調之四個團外,再拍出1500人到2000人的團10個開赴東北。
9月★日,**中央根據山東分局派往東北偵察人員的報告,又兩次電示山東分局,指出:為利用國民黨軍尚未到達東北之前的時機迅速發展我之力量,爭取我在東北之鞏固地位,中央決定從山東抽調四個師12個團,共2。5萬人進入東北活動,並派蕭華統一指揮。
還要求部隊首先進入鄉村和中小城市,發動群眾,建立地方政權,消滅並改編偽軍,組織地方武裝,壯大我軍力量,改善群眾生活,出版報紙,發動民主運動。同時,從備區抽調的大批行政、教育、技術幹部組威幹部團加緊送往東北。
一貫執行**中央意圖最堅決的**於9月15日,為**中央起草了向備中央局的指示,該指示提出:“目前我黨對東北的任務就是要迅速地堅決地爭取東北,在東北發展我黨強大的力量。””山東、晉察冀、冀魯豫及太行準備開人東北之部隊,應迅速繼續前進,但在進入滿洲邊界時,絕不可被紅軍及英美國民黨人發現,決不要經過有紅軍駐紮的地方,並且一進入滿洲境內即須使用滿洲本地番號。”“現在最需要的是派遣大批軍事幹部到東北。華北華衝應派遣一百個團的幹部迅速陸續起身前去。從班長、副班長、排連營團長及事務人員、政治工作人員均配齊,不帶武器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