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2 / 4)

宋弘業卻又有不甘丟擲的情報只取得這點收穫,躬身又道:“主子,這恐怕比楚鎮那訊息更有用吶。”

“哦?湖廣是天下糧倉,所謂變生肘腋。四川不過邊陲蠻夷之地,就算亂起來又能如何?”多爾袞不以為然。

“主子,這劉宗敏是李自成手下頭號戰將,號稱小徐達。顧君恩又是李自成的第一謀主。兩人一文一武,一個總督一個巡撫,正是將四川握在了手裡,焉能不變?一旦四川有變,便是十數萬大軍突入湖廣、漢中之勢,明廷豈能不調重兵?”宋弘業推理道。

多爾袞心裡頓時一輕:若是如此,北直這邊果然會輕鬆許多。

“主子,所以奴才思量著:若是四川有變,明廷很快就會的對我大清用兵了。”宋弘業非但需要情報方面的地位,更需要一個謀士的身份,否則多爾袞許多想法都不能偵知,那可是天大的浪費。

“哦?”

“兵法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明廷要調兵去四川,肯定得先在這兒跟咱們打一仗,而且還得打得……”宋弘業差點說“打得我軍儘快逃出關去”,硬生生憋住後,轉道:“打得讓咱們相信他們是要在這兒死磕。”

多爾袞點了點頭,望向洪承疇,似在詢問這位謀士的意見。

“那為何不佈下空城計,突然撤防,讓我軍以為他們另有詭謀呢?”洪承疇只好上前問道。

宋弘業想了想,道:“洪督所言極是。只是明廷由太子朱慈烺主事,此人一向謹慎,用兵慎重,用空城計的可能極小。再不濟,也會發兵略作試探。”

洪承疇並不否認,只是退了下去,其中判斷還得多爾袞自己來做。

多爾袞此時仍在虛弱狀態,腦子也不甚靈敏,想了半天沒有所得,索性揮手命眾人退下,只是讓兩白旗儘快退出關去,將殿後的任務交給統領兩紅旗的代善和博洛。兩黃旗是皇帝的親領旗,此刻護送著順治和後宮諸人已經到了遵化,打算從喜峰口出關。

喜峰口既是唐時盧龍塞,大明景泰三年築城置關,稱喜峰口關。滿洲幾次破關掠奪,走的都是這條路,十分熟稔。而且相比走山海關,喜峰口回去雖然路遠,但是更加安全。現在明軍水師佔據了整個遼海,而遼西走廊一側是山,一側是海,萬一明軍從遼海登陸,對聖駕造成的驚動也是非同小可。

而且從喜峰口出關,還可以順道用大軍威懾一下蒙古各旗。雖然滿洲人自己知道這回是踢到了鐵板,但絕不能讓盟友看出來。就算盟友已經起了疑心,也得裝出大獲全勝的姿態,否則日後誰還跟你賣命?

再者,林丹汗固然已經死了,但保不齊哪個蒙古王公見滿洲勢弱興起一點別的念頭,那時候再動用大軍去鎮壓可就是得不償失——蒙古人窮得連鐵鍋都沒有,跑得比兔子還快,打了也沒甚油水。

緊跟兩黃旗出走的是兩藍旗,用以拱衛聖駕。

兩白旗作為多爾袞的嫡系,在兩藍旗之後退出北京,走山海關回盛京。這樣非但可以多幾天掠奪時間,也可以比聖駕更早回到盛京,在安置上再佔些便宜。

洪承疇知道這是蘇克薩哈出的主意,只覺得此人也是小家氣,但見多爾袞那麼高興,自然不會去犯顏進諫,否則就是犯賤了。

“連根針都不要留給明廷!”這是兩白旗的共同呼聲。

甚至還有人建議走之前將北京城燒掉,一來可以斷絕那些漢人的歸鄉之念,二來也是發洩胸中怨憤,祭奠那些戰死關內的同族親戚。

好在滿洲上層對明廷已經有了畏懼,也害怕做出這等決絕的手段,日後引來明軍的血腥報復。

不過不燒北京城,可以燒紫禁城,這樣心理壓力輕了許多,也可以平息族人的呼聲。

“的確妙極,李自成走時就想燒了紫禁城。”洪承疇看似贊同,卻讓多爾袞想起了李自成的下場,覺得不很吉利,從此焚城之說也就偃旗息鼓了。

“東西帶走了,尼堪還會運過來。屋子就別燒了,日後還是咱們的。”多爾袞強撐著說了句硬氣話,聽起來卻是底氣不足。

……

“東西也不能讓他們隨便就都帶走。”朱慈烺輕輕敲了敲書案:宮裡的古董日後各個都是天價,隨便打個碗都能讓人心疼幾天。

何況朱家御極三百年的積攢,那些書畫宗師送進來的上佳之作,歷代皇帝自己的作品,四方藩國進貢的特產寶物……若是就這麼讓滿清全都帶走,一方面國家面子不好看,另一方面……難道讓皇室和爆發戶一樣去買新的?

滿清對於那些不能吃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