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了,那更是留下汙名,為後世人笑。
不過朱慈烺接下去的話。卻讓崇禎差點咬了自己的舌頭。
“收復臺灣之後,我們從臺灣收購砂糖和鹿皮,販賣到日本和南洋,年收益當在五十八萬兩以上。(注1)”朱慈烺道:“而且今年臺灣府將推廣種植甘蔗,砂糖產量將有望達到萬擔。鹿皮、鹿脯之外,我們也收購鹿茸販給大陸的藥商,這樣增加的收入起碼在六十萬兩以上。”
崇禎喉頭滾了兩滾:“若是能有這般收益,也不枉勞師遠征。”
“父皇,還遠遠不止這些。”朱慈烺道:“臺灣島番人口不過七萬,漁獵為生,島上中央有大山,山林稠密,合抱之樹比比皆是。臺灣地處熱帶,稻穀可以一年三熟,若是以我國百姓之精耕細作,收益怕沒有百萬石。又北臺灣基隆縣內有優質煤礦開採,非但可以自給自足,還可以供應廣東。”
崇禎良久方才道:“如此說來,真的該收回來。”
“這是直接收益,”朱慈烺道,“間接收益則更大。先是江西、福建有佃變,要平糴平糶,要永佃不易,要廢冬倉云云……兒臣將這些起事佃農盡數移居島上,劃給土地令其耕種,百世不易其佃權,使民生息,地方也能得以安靖。”
崇禎道:“這卻是個好法子,比起剿撫都高明許多。只是島上原來並無地主?”
“正是,所有土地皆為國有,儘可以分給他們去種。”朱慈烺道:“不過兒臣還是建議他們種植甘蔗。因為甘蔗收穫之後,榨糖是一道收益。榨糖之後的殘渣可以造紙、釀酒又是一道收益。”
“給你這般說來,卻是個寶島了。”周後道。
“的確可稱寶島。”朱慈烺道:“尤其此島迴歸之後,我大明水師可以另闢蹊徑,走大洋前往亞美利加,與泰西人均分新土。那可是一個跟大明一樣遼闊,卻沒有主人的土地。”
崇禎微微皺眉,道:“國雖大,好戰必亡。你能經營好祖宗故土,我便已經很是欣慰了。”
朱慈烺收斂了些:“如今兒臣也有兒子了,總要為子孫謀劃。不能讓泰西人將好處都佔了,日後我堂堂大明反倒要仰人鼻息。”
崇禎揮了揮手,表示這種不靠譜的事少說,又問道:“這些銀子如何花費可有規劃?”
“朝廷只在臺灣收商稅和地租。”朱慈烺道:“這些貿易之事,卻是交給南洋公司經營。”
“南洋公司?”崇禎知道皇太子創立的公司。比店號更大,常是幾家商家一同出資,盈虧均分共擔。
“兒臣設此皇明南洋公司,總股本為一千萬兩,我天家佔股三成五,為永不稀釋股權。鄭家佔一成;福建、臺灣駐軍分配三成股權。分紅作為戰士津貼;福建水師佔一成的股權,福建海洋學堂佔一成,剩下還有半成,五萬兩的股本,我是打算拿回來送人的。”朱慈烺一一報道。
崇禎不善經濟,聽得這個也分那個也分,頭都暈了。他只拿了自家三成五來算,一年下來也能分得二十一萬兩。這個數字倒也不小了。
“如此大頭豈不是都給人家拿去了?”周後倒是有些不捨得。
“母后,”朱慈烺道。“鄭家是當地豪族,人脈商路都在他們手中,給他一成是題中之義,否則派個不懂事的去,一兩銀子賺不到還虧錢呢?福建臺灣的駐軍日後將控制在兩個師,兩萬六千人的規模,地處偏僻,加些津貼也是天家重英豪的意思。說起來這些兵不還是大明的將士麼?”
“至於福建水師和福建海洋學堂也是一樣。都是國家養士之地,更何況福建海洋學堂有天家四成的股權。”朱慈烺道。
崇禎道:“如此一來。不怕鄭芝龍勢大麼?”
朱慈烺笑道:“父皇,鄭芝龍就在天津,不日進京面聖。”見崇禎一臉訝異,他道:“兒臣委他出任皇明海軍大學祭酒,日後回福建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皇明海軍大學是以山東人為主的海軍軍官培養基地,可以想見。日後京津人口也會漸漸融入其中。然而福建人卻不會千里迢迢跑來讀這所大學,就算要來,也是福建水師中的佼佼者,人數必然不多。
鄭芝龍在海軍大學培養出來的軍官,就算承他這位祭酒的情。但大多分配到山東水師或是浙江水師,不至於讓鄭芝龍形成勢力。而鄭芝龍不在福建的這段時間裡,福建水師以及鄭家軍內部,也會不斷分化,眾將為填補鄭芝龍離去的權力真空而競爭不休。
三年五載之後,福建水師的“去鄭化”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我兒說的那半成股權,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