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軍作戰的時候留下來的,對於哥薩克男人來說,被對方的馬刀砍到自己的臉上,那是一種驕傲,他們天生就是為戰鬥而生的,在戰鬥中負傷,是一種榮耀。
現在,科尼格也發現了地形的險要,如果兩邊的山峰上埋伏著敵人的話,對己方是個很大的威脅。
“不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加快馬鞭,趕緊跑過去!”巴拉諾夫說道:“我們沒有時間可以耽誤的了,兩天打到德黑蘭,就是我們的目標。”
兩天內,即將變成兩天後,這已經讓巴拉諾夫沒有面子了,如果在加茲溫等不到第一路軍隊的話,他甚至要打算自己的部隊獨自去打德黑蘭了,衝進禮薩汗的王宮中,活捉了禮薩汗,帶回蘇聯去!
快馬加鞭,趕緊衝過去!
走過了這條山谷,前面就是加茲溫了,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在巴拉諾夫的催促下,前鋒沒有猶豫,一匹匹的潔白的駿馬,踩進了戈達斯科山谷裡。
他們不知道,在山頂兩側,此時,正有一雙雙的眼睛注視著這支龐大的軍隊的到來。
伊朗的軍隊,其實並不少。
伊朗陸軍規模約為12萬人,編為兩個配備105毫米斯科達火炮的皇家近衛師,均駐紮在德黑蘭,9個普通師,分別駐紮在全國六個軍區,其中5個師在北方防備蘇聯,4個師在南方保衛油田,同時防備可能出現的海上襲擊。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5個憲兵旅,以及1個獨立的機械化旅。
這些軍隊,在蘇聯人的入侵中,根本就沒有立刻發揮作用,因為他們都是分散在各個駐地中的,無法集中起來擰成拳頭,很容易被蘇聯人各個攻破。
他們還沒有準備好。
哪怕是已經過去了一天的時間,莫德爾也只是集合起來了加茲溫附近的六個營左右的兵力,加上匆匆趕到的第167步兵師,總人數剛剛過萬,不過,莫德爾已經是信心十足了。
邯鄲學步。
蘇聯人想要學習德國人的閃電戰,在山區利用騎兵代替坦克,具備快速機動的能力,一路過來,的確是把伊朗人給打蒙了。
但是,德國閃電戰的精髓,絕對不止是利用機動優勢來進攻,在前進的道路上,必然是伴隨著大批的斯圖卡轟炸機的,提前將前面的敵人炸個乾淨!
蘇聯人是動用轟炸機了,他們的轟炸機,僅僅是一種恫嚇而已,胡亂地向城市丟兩顆炸彈,告訴市民,不要妄圖抵抗蘇聯軍隊的入侵!
就是這麼的簡單,簡直就是太小兒科了。
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伊朗北部都是山區,高射機槍很容易隱蔽起來,甚至是把輕機槍架起來,都能對空射擊,而蘇聯人缺乏有效的裝甲防護的對地攻擊機,僅有的伊爾…2,都是部署在西面的。
而且,他們也覺得沒必要,伊朗山區裡,沒有啥大型的工事,他們找不到合適的目標。
而且,蘇維埃一貫的陸軍思維,讓他們輕視空軍的作用,如果他們能夠有一架飛機在前進的道路上搜尋,那就會避免這次悲慘的全軍覆沒。
莫德爾的指揮部,就設立在背面山坡的一個天然山洞裡,前線的報告,不斷地傳到他的指揮部裡。
“蘇聯人的前鋒,已經進入了我們的伏擊區!”
第一千零八章 甕中之鱉(加更2)
在山頂的岩石中,一座機槍陣地,被巧妙地構造起來,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這是一挺mg34輕機槍改進過來的機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量採用衝壓件,降低成本,可以大量地生產。
在德國的軍隊中,這種輕機槍裝備的數量是相當高的,一般來說,一個步兵班,如果沒有換裝最新的mp40衝鋒槍的話,那至少就會擁有兩挺這樣的輕機槍,彌補持續火力的不足。
現在的167步兵師,就是這樣的一個編制,雖然最新的6。8毫米的輕武器在大量地生產,依舊無法滿足不斷擴充中的德國部隊的需求,作為彌補,沒有換裝這種輕武器之前的部隊,都獲得了大量的機槍作為補充。
機槍手諾伊就趴在自己的機槍前面,等待著戰鬥開始的那一刻,黃橙橙的彈鏈,已經被塞進了機槍裡面,他的眼睛,瞄準了下面的騎兵們。
從高山上向下伏擊,視野無比開闊,整個山谷,都是他們獵殺的物件,而對方卻是沒有任何的遮擋,現在雖然戰鬥還沒有開始,所有人都能預料到,這只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而已。
不錯,就是屠殺。
科尼格騎著自己的戰馬,帶著他的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