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黃石決心擺明車馬地說要議和,如果皇太極殺了自己,那黃石就已經證明了議和此路不通。而且這份政治宣言不僅僅是對明廷有效,蒙古各部也會看的清清楚楚。知道和後金混是不會有前途的。
在黃石看來,皇太極還可以給自己扣上一個從大明叛逃的帽子,但這他就更不能殺自己了……連高階叛將都殺,那誰還會投靠到後金那邊去呢?
這次深入虎穴,黃石知道帶衛兵也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對方要動手。黃石就是帶一百個衛兵也沒有用;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黃石的計劃進行,那他就是一個兵不帶也安如泰山。所以黃石這次隻身前往遼陽,正因為他是一個人獨自行動,所以一路上的麻煩也少了不少,行進速度也比大隊人馬要快很多。
抵達復州後。黃石並沒有向駐守的地方軍隊說明自己的目的,簡單地換馬以後。他就沿著官道直趨蓋州。雖然長生島經濟拮据,但為了保證對後金軍基本動向的掌握速度,從復州島蓋州的這一段官道上,大批的驛站也都建立起來了。
這些驛站雖然用度很大,但也是遼南明軍最重要地情報觸角之一,更讓黃石的旅途變得舒適許多,他一路上白天遇到驛站就換馬,晚上遇到驛站就進去休息。無論是換馬還是休息,黃石都用布把自己的臉蒙上,只把明軍的關防掏出來給驛站的人核對。
這次黃石帶地關防是從李雲睿那裡拿的,那些驛站地士兵大概也都見慣了長生島軍情司的做派,他們仔細核對了軍情司的關防後,就不再對黃石做其他盤查了。他們一句話也不說地給蒙面人換馬或是領他到客房住下,從來沒有給黃石的行程找過任何麻煩。
天啟六年八月七日,
黃石離開蓋州附近的一座驛站,這也是明軍的最後一座驛站了,上次耀州守軍在聽說海州陷落後立刻棄城逃走,讓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