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蘇聯武裝部隊副總參謀長、化名馬特維耶夫的蘇共特別代表團團長明確認為,必須應當請中國朋友派遣1500名以上的司機到朝鮮來幫助運送武器彈藥和軍隊。27日,斯大林召集了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他在會議上指出,請中國人到朝鮮是必要的。只是,他在給馬特維耶夫的電報中強調,在向金日成建議請中國朋友派遣司機時,切記“不要提莫斯科”。28日,金日成召集了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討論實現莫斯科提議的具體辦法。政治局領導人一致同意向蘇聯和中國要求直接的軍事援助。顯然,提出這種請求是令人沮喪的,因為金日成想用自己的力量統一國家。10月1日凌晨2時50分,斯大林收到了蘇聯大使轉來的金日成的正式求援信。拿到金日成的求援信僅僅不過10分鐘,斯大林就口授了他給蘇聯駐北京大使的電報,要求他儘快轉告**或周恩來:“朝鮮同志的情況變得令人絕望。你們如果認為能用部隊給朝鮮人以幫助,那麼至少應該將五六個師迅速推進至三八線,以便朝鮮同志能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師可以以志願者的身份出現。當然,仍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為了表現出他純粹是為了他人著想,絲毫沒有強加於人的意思,他寫道:“關於此事,我沒有也不打算透露給我們的朝鮮朋友,但我相信,當他們得到這一訊息時,無疑會感到高興。”----出兵朝鮮-顧慮重重當這封電報送到**手中時,金日成的特使樸憲永也帶著求援信到了中南海。**臨時召集書記處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和**開緊急會議討論對策。**的態度很明確:這件事要管;不管,美國侵略者將更猖獗,無論對朝鮮,對中國,對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但是,到了這個地步,誰都清楚,就要冒風險。這個風險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成了會議爭論的主要內容。首,先,戰局不僅顯示出美**隊在裝備及火力上擁有巨大優勢,而且表明它在指揮和戰術上不可小視。靠擴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繳獲敵人五花八門的各種裝備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否就能達到殲滅和驅逐美國人的目的呢?根據周恩來列舉的數字,可知美國一個軍僅70毫米以上口徑的大炮就有1000多門,同時還有坦克近500輛,而解放軍平均一個軍才有這樣的大炮36門,東北邊防軍一個軍最多也只有290門,況且還沒有坦克。再加上美軍擁有制空權,解放軍的第一批空軍要到1951年2月才能有300多架飛機可以投入作戰。在裝備及火力對比如此懸殊的條件下貿然投入對美作戰,是否有利呢?其次,在經過了多年戰爭之後,人民剛剛得到和平和穩定,國家剛剛開始進入經濟的全面恢復和建設時期。出兵朝鮮,對美作戰,不能不考慮美國向中國宣戰的嚴重可能性,如果在朝鮮作戰不能很快取得勝利,即使僅僅形成兩軍相持的局面,美國必變本加厲地實施對中國大陸的空中打擊和海上進犯,結果將不可避免地嚴重破壞中國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並引起國內的政治恐慌。**權衡利弊後仍舊相信,出兵比不出兵好。關鍵是蘇聯能否幫助解放軍與美軍裝備和火力上的差距。只要蘇聯的裝備能及時運到,,空軍的掩護問題能夠基本解決,就不難打敗美**隊;如果在朝鮮打勝了,美國還敢對中國大舉進攻嗎?第二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進一步研究和決定出兵問題。接著,他連夜起草了兩份電報,一封給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高崗,和當時負責東北邊防軍的第13集團軍司令員鄧華,要他們命令東北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入朝作戰;一封給斯大林,明確說明:“我們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我們認為這是必要的。”另外,**還開列了一個長長的清單,要求蘇聯迅速提供武器裝備,爭取便每個軍能夠有500至600門火炮。然而,在10月2日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吃驚地發現,幾乎所有領導人都對現在出兵朝鮮持懷疑和反對的態度。這時,最主要的軍事領導人彭德懷還沒有到北京,**明確表示要叫彭德懷來,聽聽他的意見。但連夜起草的電報無論如何不能發了。考慮到必須給斯大林一個答覆,**在3日約見了蘇聯大使羅申,口述了一封電報,內稱:“。。。。。。目前最好還是耐心一些,不派出軍隊,積極準備力量,這樣做在把握同敵人作戰的時機上將比較有利。”當然,**內心深處對這樣做頗感不安。因此,他在電報結尾處特別表示:“關於這個問題尚未做最後決定,這是我們的初步電報,我們希望與您商量。”**3日的覆電大大出乎斯大林的意料。----蘇聯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