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國際的局勢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帝國主義目前不會對朝鮮內部的衝突問題進行直接的干涉。當然,他仍舊強調說,統一朝鮮的作戰應當建立在對南朝鮮的進攻發動反攻的形式上。他最後沒有忘記提醒金日成,他的計劃必須通報給**,如果**也同意的話,他不會反對這個意見。
斯大林之所以始終向**封鎖訊息,直到最後才要求金日成去徵求**的同意,很大程度上恐怕並不是一種精心策劃的計謀。考慮到**中央早就提出了請蘇聯幫助解放臺灣的要求,**又親自向斯大林本人提出請求,不難想像,斯大林很難擺平**與金日成的關係。與其從一開始就向**去解釋這樣選擇的必要性,與**爭論孰輕孰重,倒不如造成一個既成事實,使**無話好說,畢竟早在1949年7月**率團訪蘇時,雙方就已經商量好,朝鮮問題仍由蘇聯方面負責。在朝鮮問題上,不事先與中方商量,也在情理之中。當然,既然這樣做了,他也必須還給**一個形式上的“公平”,儘管這種“公平”並不是**所希望的,但至少,在斯大林看來,讓金日成去請求**的“批准”,在心理上可以或多或少地給**以安慰。何況,朝鮮半島的動盪對中國的影響最為直接,一旦出現任何意外,中國的態度都是最為重要的。如果**反對,那麼,採取進攻行動無論如何都是冒險的。
斯大林的再三叮囑,促使金日成從莫斯科返回平壤之後不久,就再次與**聯絡,要求訪問北京。**說:我們準備在鴨綠江邊擺上三個軍。帝國主義如果不干涉,沒有妨礙;帝國主義如果幹涉,我們一定打過去。
5月13日,金日成和樸正愛出現在北京中南海的懷仁堂。在當晚的會談中,金日成首先通報了他與斯大林會談的結果。他解釋說,南朝鮮的侵略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南北朝鮮的緊張關係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南朝鮮人民急切地盼望著祖國的統一,關於這一點,斯大林也明確給予肯定,並認為現在統一朝鮮是可能的,只是,斯大林同志強調,有關這個問題的最後決定,必須取得**同志的同意。這就是他此行訪問的目的。
第七十七章 中共計劃進攻臺灣,莫斯科對此
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作為列寧逝世後布林什維克新一代領導班子,斯大林從一開始就不斷地獲得越來越多的個人權力,並在一戰後的近25年中左右著蘇聯的發展。他因蘇聯紅軍大敗納--粹--希--特--勒德國而贏得了崇高的威望,雖然他曾經嚴重誤判了希--特--勒的意圖,而更為糟糕的是,在希--特--勒發動侵略戰爭的數月前,他還在軍中搞大清洗。不管斯大林犯過多大的錯誤,蘇聯人仍然把他當作衛國戰爭的偉大領袖。至於那些幾乎讓德國人近於擊敗蘇聯的錯誤,反倒讓在蘇聯人的眼中更具英雄色彩,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初期他對蘇聯社會主義生產經濟復甦的控制與發展,同時還為他的領導神話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斯大林體現的不是蘇軍在德國人發動閃電戰早期的慘敗,而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的浴血奮戰現紅軍在柏林的大獲全勝。這次勝利讓他在蘇聯百姓心中變得格外偉大,使他成為繼列寧主義最堅強的布林什維克核心領導者,成為20世紀蘇聯的主要人物。
1949年4月下旬,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般地跨過長江天險,開始以排山倒海之勢橫掃盤踞中國南部的國民黨殘餘勢力。但是,由於解放軍既沒有空軍也沒有海軍,對國民黨控制的沿海諸島一時還鞭長莫及,無可奈何。蔣介石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早早就把自己的大本營移到了臺灣。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要完成統一中國的計劃,就不能不考慮進攻臺灣的問題。
**成為了中國政府的偉大領袖。他在經歷了多年的政治鬥爭與國內革命戰爭才掌握了中國的政權,理應成為更加顯赫的歷史人物。**是中國革命的領航人,引導中國革命度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歲月。他領導的人民軍隊經常以寡敵眾,從蔣介石與軍閥的聯合攻擊中拯救革命。在八年抗戰與國內革命戰爭期間,他既是一名政治戰略家,也是一名軍事戰略家。他創造了一種新的戰爭形態,把政治與戰爭緊密聯絡與結合起來,使軍事因素永遠是實現政治目的的一種手段。**使馬克思主義適用於中國社會,他的革命理論在20世紀後50年中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共鳴,其影響非常深遠。。。。。。
解放初期,對國民黨的巨大軍事優勢,使**最初對進攻臺灣的艱鉅性缺少足夠的估計。他雖然知道進攻臺灣必須跨海作戰,沒有海軍困難極大,但他相信,既然自己依靠“小米加步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