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右慈,早你一步了。
宋恪禮顫顫巍巍握住那柄涼刀。
元本溪剎那間睜開眼,深深望向遠方天間的餘暉,這位半寸舌帝師張開嘴巴,深呼吸一口氣,像是與這方天地最後借了一口氣,怒吼道:“取走頭顱!”
宋恪禮神情痛苦,手起刀落!
當面容冷冽一襲鮮豔大紅蟒袍的司禮監掌印大太監,悠悠然走到亭子臺階下,只看到那個命途多舛的年輕人呆滯坐在地上,眼眶中流淌著觸目驚心的血淚,他死死抱住懷中那顆頭顱。
……
太安城外,老人眯眼望著那巍峨城頭,笑了,“我齊練華這一生眼高手低,所求甚多,求書法超過古人,求家族興盛,求大楚國祚綿長,求蒼生福祉,結果一事無成,兩手空空。”
老人捧手呵了口氣,“最後一求,倒是所求甚小,只求做一個能讓自己問心無愧的長輩。”
正是這一日,一位無名老人進入太安城後徑直殺入欽天監。
殺盡欽天監練氣士和八百侍衛。
這個老瘋子從頭到尾都沒有任何言語,只在臨終時只對自己默默說了一句話,“小年啊,別忘了外公跟你說的那句話。記得要相信自己,相信有你在的北涼!”
老人離開那句話,恰好跟元本溪一句無心之言相反。
“時來天地皆同力!”
第152章一院六人
離陽新帝登基後重視文治,尤重翰林,對後者的厚愛,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首先將趙家甕那邊的衙址內遷至武英殿保和殿之間的中線右側,然後下詔以後翰林院掌院學士與禮部共同主持科舉,欽定為本朝慣例,於是“日後非翰林不得入閣”的說法,在京城塵囂四起。
今日大辦喬遷之喜的翰林院內可謂群英薈萃,好一副琳琅滿目的盛世景象!發跡於此地的禮部侍郎晉蘭亭,在翰林任職的祥符元年新科狀元郎李吉甫,既是探花郎更是弈壇新秀的吳從先,因功從地方上升遷入翰林院的宋家雛鳳宋恪禮,洞淵閣大學士之子嚴池集,已是離陽正三品高官的門下省左散騎常侍陳望,曾任國子監右祭酒的孫寅。在這撥年紀最長者也不過三十而立的青年俊彥匯聚一堂之前,其實有許多跟翰林院有淵源的重臣公卿都已陸續散去,例如中書省一二把手齊陽龍趙右齡,公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