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部分(3 / 4)

小說:雪中悍刀行 作者:風雅頌

地生根。經過姓溫的年輕人這麼梳理一番脈絡,村子裡的長輩或多或少都聽明白了,就算沒整明白的,也假裝聽懂了,你聽聽,既是蔭川宋氏又是甘露南渡的,這得是多大的氣派,可見咱們這個宋家村雖說一百年來連個童生都沒出過,可祖上到底是大富大貴過的,而且想必是幾百年前祖輩氣運太盛,後世子孫們才不得不安安分分,實在是命裡與富貴無緣了。姓溫的年輕後生,原本在村子裡很不受待見,不料這回瘸了腿落魄還鄉後,就跟渾然變了個人似的,非但沒了那副吊兒郎當挎木劍的模樣,在小鎮上的酒樓打雜,不說靠哥哥嫂嫂養活,甚至還能往家裡寄錢,更出人意料的是,年輕人還娶了位賢惠動人的媳婦,之前在村子祠堂外的空地上擺過酒席,那位小娘,讓好些姓宋的年輕人,不管成親沒成親的,都瞧直了眼。

姓溫的成親娶妻後,便不再借住在酒樓裡的雜房,攢下了些銀子,便在小鎮上租了座小院子,三間屋子,除去那間窗戶上貼滿大紅喜慶剪紙的婚房,一間小屋子用來擺放雜物,剩下一間,也沒空著,被褥嶄新,給持家有道的女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因為她男人說過,以後也許會有他的兄弟來家裡做客,怎麼都得有個落腳的地兒,否則太不像話,再說了,讓朋友掏銀子去客棧酒樓住,既見外又浪費,不講究。她順著他,心裡也覺得是這個理兒。雖說家裡如今也不寬裕,可小門小戶出身的她,家境只能算殷實,但其實是個心思大氣的女子,當初執意為了嫁給他,家裡無人願意答應點頭,愣是連嫁妝也沒出,她也咬著牙沒跟爹孃求什麼,好在日久見人心,如今她想帶著他回孃家,爹孃雖說還會給些臉色,不過幾位兄長都或多或少解開心結了,曉得他們爹是落不下那個臉,也不便與那個妹夫在家裡酒桌上大碗喝酒,不過各自私底下都去過她家院子,都不忘帶酒帶肉的,已經像是一家人了。她知道,什麼時候自己有了孩子,爹孃抱上了外孫外孫女,到時候也就找到了臺階下,會徹底對他沒了芥蒂。只不過小鎮再小,開銷不小,靠著男人在酒樓當店夥計的營生,兩人過日子還算寬裕,可一旦家裡有了第三張小嘴兒,那就要不好說,好在她的女紅手藝是出了名的俏,有姐妹家裡開布店鋪子,她那些一針一線縫製出來的精緻小物件,擺放在櫃檯上給買布客人的當添頭,店鋪生意也好了三兩分,所以這一個月下來,她怎麼都會有個兩三兩碎銀子入賬,竟是比當家做主的男人差不了多少。

小鎮這兩天熱鬧,處暑前後,離陽東南一帶自古便有過中元節的風俗,也有一些祭祖迎秋的活動,中元節雖然用他們這裡的方言土話說就是鬼節,說是閻王爺大發慈悲,特意在這段時日大開鬼門,讓已故之人回鄉見一見陽間子孫晚輩,以慰陰陽相隔的相思之情。其實也就聽上去稍稍滲人而已,成人孩子都不忌諱什麼,只覺得是可以湊熱鬧的事情,僧人道士都會開始普渡佈施,尋常百姓也會豎燈蒿放河燈,尤其是年幼稚童,能夠在爹孃懷裡或是踮起腳跟撐在橋欄上、或是趴在河岸青石板上,滿眼都是五彩絢爛的蓮花燈,心中快樂欣喜,不比能吃上月餅的中秋節來得少。昨天他就去村子把侄子接回來,打算讓自己媳婦帶著孩子逛街,剛好媳婦心靈手巧,做了兩大竹籃子河燈,要去橋邊販賣,相信以她的手藝,很快就會被出門夜遊的客人搶買一空。他之前在院子裡親眼看著她編制扎燈,樣式繁多,花鳥魚蟲,寶蓮龜鶴,龍鳳呈祥,他真不知道天底下怎麼會有這麼巧的一雙手,所以他當時坐在板凳上乘涼,反正也搭不上手,要幫也只能幫倒忙,只能偷著樂呵。他的那位讀書人小侄子到了小鎮後,一開始還略顯拘謹,白天先給他帶去酒樓,乖乖在角落聽人說書,聽得津津有味,孩子隨他爹的性子,內斂敦厚,言語不多,作為叔叔,喜歡又擔心,喜歡的是孩子的那份實在性情,擔心的是怕太老實了,長大以後容易吃虧。姓溫的店小二所在酒樓,如今也算小鎮一個出名的地方,雖說如今鎮上酒樓大多僱請了說書先生說江湖故事,可是唯獨他們酒樓,說出來的故事總是最新鮮最新奇,這一切自然都是他的功勞,早先正是他耗費幾大水缸子的口水才成功說服酒樓掌櫃,千萬別吝嗇給說書先生掏出去往郡城甚至是州城的一筆筆路費,所以當這棟酒樓第一次說出大雪坪女子武林盟主的一夜觀雪悟長生,率先說出西北道教祖庭武當山的佛道辯論,說出江湖聖地武帝城的動盪變故,以及吳家劍冢的百騎赴北涼,可謂轟動小鎮,老百姓的茶餘飯後,都被酒樓說書牽著鼻子走,酒樓生意自然而然水漲船高,不過生意興隆,掌櫃的日進斗金,可姓溫的作為當之無愧的頭號功臣,說書先生去往郡城“取經”的第一筆路費還是他偷偷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