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部分(3 / 4)

小說:雪中悍刀行 作者:風雅頌

劉先生猛然起身,摔碎那壇黃酒,大步離去。

李賢猶豫了一下,跟著跑出去。

劉先生腳步踉蹌,李賢想要攙扶,卻被揮開。

李賢嗓音沙啞道:“劉先生,除非是這個村子裡的老人,也許都不知道我先生的兩個兒子,早早就戰死在涼州關外了,師孃也是因此而去世。”

劉茂在溪畔停下腳步。

李賢望向那條小溪,“我當年上京趕考,先生把所有積蓄都給了我,說劉先生你喜歡一套《窗履叢話》,交代我一定要幫你在太安城帶一套回來,只是當時我們一同進京的幾人,有一位要留在繼續京城參加會考,我一衝動就將所有銀錢都給了他,希望他能夠在那座對我們北涼充滿敵意的京城,能夠不為生活所困,能夠儘量安心讀書。這件事,我甚至不敢跟先生坦白,因為當時辭別之際,先生跟我說,不管如何,劉先生是有真學問的,是他遠遠比不得的真正讀書人,卻能在北涼教書二十年,因此北涼是虧欠劉先生的,所以他王長青怎麼都該做點什麼。”

李賢輕聲道:“劉先生身負國仇家恨,我先生從不敢讓你忘記什麼。”

李賢環視四周,“但是我們北涼,劉先生眼中的窮鄉僻壤,從不忘恩!從不負義!”

李賢笑了,“我沒見過大將軍,也沒有見過新涼王,但我見過先生王長青,見過那個早年與我一起下河摸魚的李二娃,見過那個小時候還罵過我書呆子也揍過我的趙順子,更見過先生的兩個兒子,見過師孃……那麼我想,既然我們生在了北涼,那就也理所應當地死在北涼吧,對需要直面北莽鐵騎的我們北涼人來說,只要邊關戰事一天不停,那麼每天每年都要死人,其實是很平常的事情。也許有哪一天真攤在了自己頭上,一樣會心有不甘,但是怕歸怕。”

“死歸死!因為北莽由不得我們北涼苟活啊。而我們也不想苟活!”

“劉先生你說早年的中原春秋,是恨不娶十姓女,恨不為大楚人。如今的離陽,是恨不生江南,是恨不居太安。”

李賢灑然笑道:“至於我李賢,一介文弱書生,只恨不死涼州!”

身形傴僂的西楚遺老,怔怔看著這個年輕北涼士子的遠去背影。

老人突然趴在溪邊,把腦袋伸進溪水中,狠狠喝了口水。

然後就那麼盤膝而坐,哈哈笑道:“好酒啊!”

老人轉頭看著那個快步跑回來的年輕人,肯定是誤以為他劉茂想不開了吧。

老人大笑不止。

恰恰相反,劉茂今天終於想開了。

相較中原,無論是春秋的中原,還是離陽的中原,北涼讀書人不多,書籍更少。

但是,誰言這裡的字裡行間無俠氣?!

第269章領命

一行人沿著登城道走上新城北面牆段的走馬道,其中有北涼經略使李功德,這位原本在陵州養尊處優的文官領袖,昔年號稱北涼道做官第一人的老人,在擔任新城總督後幾乎事事親歷親為,以至於瘦了將近二十斤,雖有疲態,但是有著枯木逢春一般的精神煥發,精神氣不比年輕人遜色。李功德這半年來幾乎不怎麼穿官服,倒不是經略使大人半點都不講究封疆大吏的派頭了,而是這隻鐵公雞真是心疼更換官服的銀子,到後來就乾脆便服示人了,據說靴子都換了十幾雙,也從華而不實逐漸變成價廉物美的靴子,怎麼結實怎麼來。

今天李功德倒是穿上了正二品繡錦雞補子的公服,與武將中品秩最高的北涼騎軍統領袁左宗,一左一右走在年輕藩王身邊,除了這兩位領銜文武官員的北涼重臣,陣容堪稱龐大,除了北涼都護褚祿山需要盯著虎頭城以北的邊境動靜,以及燕文鸞和陳雲垂這兩位步軍老帥因為葫蘆口百廢待興,也沒有露面,其餘像兩位騎軍副帥何仲忽周康,步軍副帥顧大祖,涼州刺史田培芳,新任涼州將軍石符,有擔任幽州境內軍政一把手的刺史胡魁和幽州將軍皇甫枰,都出現在今天的牆頭,龍象軍有李陌藩露面,流州有陳錫亮和那個對外用化名的流州將軍寇江淮,幽州方面還有騎軍主將鬱鸞刀,一手打造出葫蘆口戊堡體系的洪新甲,在葫蘆口一役中贏得“快刀”綽號的實權將軍曹小蛟,正是這個譭譽參半的武將率四千騎聯手鬱鸞刀,徹底堵死了北莽大將軍楊元贊所在親軍的退路,更是曹小蛟親手割下了楊元讚的頭顱。

城牆頂部有名副其實的走馬道,北面外側垛牆已經完工,內側俗名睥睨的女牆也即將收尾,接下來就是建造位於北城正門之上的牆上城樓。徐鳳年站在一處垛口望向北方,從這裡往北一直延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