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部分(2 / 4)

小說:雪中悍刀行 作者:風雅頌

道出身的儒將太過失望。

小髯坡驛館對於這些大駕光臨的天子使節,態度不冷不熱,既不殷勤諂媚,也不至於冷眼相向。印綬監掌印太監對此也是見怪不怪,並未在這種事情上吹毛求疵,一來離陽宦官極少出京走動,至多是與中原那幾座織造局和地方官營鹽鐵有些秘密來往,並不會公然出現在京外官場視野,二來自從離陽老皇帝收容天下亡國宦官後,這些閹人對趙室感恩戴德,無論是經歷過春秋戰火的老人,還是他們一手帶出的後輩宦官,二十年來從未傳出禍亂內廷的傳聞,宦官干政一事,已是絕跡。強勢如上代司禮監掌印人貓韓生宣,也僅是在江湖上被稱為春秋三大魔頭之一,對這位天下首宦忠心耿耿於離陽趙室則無半點質疑,之後年紀輕輕的宋堂祿接掌司禮監,在文武百官中亦是有口皆碑。

小髯坡驛館不足以容納宣旨太監、皇宮御前侍衛和京畿精騎在內總計千餘人的陣仗,如果說在別處,各州郡府衙皆有妥當安置,滿口承諾絕不擾民,至於是否真的不曾擾民,印綬監幾位蟒服太監自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到了幽州轄境後,驛館多而不大,大部分送旨隊伍藏餐露宿是常有的事,倒是印綬監這邊主動與幽州驛館商議,如何才能儘量避免打擾到北涼百姓的休養生息,而且車隊一路上購置額外物件,一律絕不會向幽州這邊開口。

三名大紅蟒服太監在進入驛館後,在廳堂按例聚頭議事,卻沒有急於開口,而是喝上了小髯坡驛丞讓下人準備的一壺茶,耐心等待一名心腹宦官的訊息。很快那名年輕宦官就畢恭畢敬領著一名年輕士子模樣的人物,快步走入廳堂,年輕宦官低眉順眼地退出廳堂,掩上屋門,守候在門外。當看到這名身穿文士青衫的年輕人後,三位印綬監大佬立即起身相迎,略微壓低嗓音笑道:“見過陳相公!”

相公一說,原本是老離陽的一種尊敬說辭,專門用來敬稱軍中大佬或是手握朝柄的公卿,一朝上下,獲此稱呼之人,滿打滿算,估計大概也就七八人。只不過那時候與離陽並立的東越南唐幾個王朝,國力尚存,也有相公的說法,卻是極為不雅,是說那些面目清秀的男子伶人,嗓音嬌柔不輸鶯鶯燕燕,江南有蓄養童伶之風,美譽為名士風流,這其中或多或少也有幾分譏諷離陽的意思。在離陽吞併中原後的永徽年間,太安城的相公一說逐漸消失,祥符年以後,重新興起,尤其是內廷,十分推崇,宮中太監遇上某些得以行走宮禁重地的離陽公卿,都喜歡尊稱一聲相公。這一次,當然再無人膽敢將江北江南兩者相公混淆不清了,而在眼界奇高的宦官眼中,文臣之中,連一位六部尚書也無法獲此殊榮,唯有中書令齊陽龍、中書侍郎趙右齡和門下省左僕射桓溫、左散騎常侍陳望,寥寥四人,可以讓他們連姓氏喊上一聲相公。

眼前這一位的身份,也就水落石出。

陳少保陳望,下一任離陽首輔的不二人選。

印綬監掌印太監是位慈眉目善的清瘦老人,如果把那身扎眼的大紅蟒袍換上道袍,也許就是仙風道骨了,他在陳望坐下後才落座,毫不掩飾自己神色間的憂慮,嗓音尖細卻不刺耳,緩緩道:“陳相公當真要往幽州北去?沒了陳相公做咱們的主心骨,咱家這心裡頭晃得慌啊。”

屬於微服私訪的陳望此次出京,京城只有屈指可數的人物有資格知曉,一雙手就數得過來,他微笑道:“劉公公不用擔心,這回給清涼山送聖旨,出不了紕漏。”

如果換成別人如此敷衍安慰,印綬監掌印太監養氣功夫再好,也要暗暗生出惱羞成怒,但既然是陳少保這麼說,老宦官還真就安心了幾分。

官場上的公門修行,本來就是聰明人才能做上官,所以說話做事往往都透著玄機,對話雙方都難免往深處細想,恨不得一句話掰成八瓣來琢磨,美其名曰悟性到沒到。尤其是老吏部尚書趙右齡、永徽儲相殷茂春之流,與他們這些絕頂聰明的廟堂砥柱閒聊,誰敢掉以輕心?恐怕他們在退朝時候的隨口一句“今日天氣不錯”,都能讓聽到耳朵裡的官員咀嚼良久,捕風捉影,仔細推敲,何其累哉。當然,這種勞累,仍是讓許多官員樂在其中。但是一座離陽廟堂,到底還是有幾人不一樣的,哪怕是在天下英才盡入彀中的那處太安城“趙家甕”,有些人仍是顯得鶴立雞群,比如老首輔張鉅鹿,坦坦翁桓溫,如今祥符年終於又多出一個陳望。與這三人說話,無論官帽大小,官銜高低,都不用挖空心思去應付,總之是件很省心的事情,原因很簡單,這些真名士大醇臣,你依憑言語諂媚不得,也不會對他們因言獲罪,他們三人也許未必是無慾無求的官場聖人,但即便他們有所求,想必也不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