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君,可他們一旦要殺人,殺的從來都是功勞最高之人。盧升象難道就不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為趙篆之後一任新君登基之時的祭品?
宋洞明總算明白了,在離陽官場廝混其實不難,太安城容得下齊陽龍桓溫這樣才德兼備的讀書人,也容得下溫守仁晉蘭亭這樣沽名釣譽的讀書人,容得下司馬樸華這些一味公門修行的讀書人,可是容不下那些心底堅持民為貴君為輕的讀書人,同樣也容不下功無可封之人。
離陽和中原,為趙家當官易,為百姓做事則未必容易。
很多事情,即便皇帝,也會受到百般掣肘,早年碧眼兒治理漕運和胥吏,也許本身即是先帝趙惇想做之事,可是圍繞在趙室身邊積澱百年的複雜勢力,或是新近躋身廟堂的掌權新貴,各有所求,各懷私心,就像一張糾葛極深的大網,鋪天蓋地,覆蓋在中原版圖之上,在這張大網之上,又摻雜有各種難以想象的複雜形勢,皇權相權之爭,黨派之爭,文武之爭,士族寒族之爭,南北地域之爭,京城地方之爭,君子小人之爭,每一座衙門內又有高下座椅之爭,衙門與衙門之間又有內外之爭。
所以宋洞明越來越認可北涼。
在這裡,做事情相對簡單。
但是與此同時,宋洞明也清楚,這種可貴的簡單,如果將來北涼徐家不再僅限於是北涼道四州之地,一樣會迅速變質。
例如他與白煜之間,陸王兩家“外戚”之間,徐北枳陳錫亮這些年輕人與邊軍老將之間,黃裳這些清望卓著之人與皇甫枰李陌藩這些惡名昭彰之輩之間,北涼騎軍與步軍之間,各支精銳邊軍之間,等等。
甚至有一天,矛盾會出現在徐鳳年與“眾人”之間。
這一刻,宋洞明百感交集。
耳畔響起一個嗓音,“宋大人,北莽那邊什麼事情?”
宋洞明回過神,笑道:“那個化名樊白奴的北莽郡主從薊州入關,輾轉到了我們幽州,向皇甫枰自報名號,最後在潼關騎軍的‘護送’下,大概在兩天後就要到達清涼山。”
徐鳳年驚奇道:“她來做什麼?”
宋洞明搖頭道:“我也猜不出。不過她身邊帶了幾名扈從,皆是北庭王帳的怯薛衛。”
徐鳳年自嘲道:“北涼什麼時候變得這麼熱鬧了。”
宋洞明神采奕奕,鋒芒畢露,攤開手掌,然後攥緊,“天下歸屬,盡在我北涼一念之間。”
徐鳳年沒來由笑著說了一句,“這種話,徐驍活著的時候最喜歡聽。”
宋洞明笑問道:“難道王爺不喜歡?”
徐鳳年微笑坦誠道:“天底下哪有不喜歡被拍馬屁的人。”
說完這句話後,徐鳳年神色有些落寞。
徐驍功成名就之後,在他漸漸衰老後,也許那位老人此生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聽到自己兒子說過他的一句好話吧。
好像一句也沒有。
第338章袞袞諸公,滾滾黃沙(四)
一支五百人的潼關精騎護送一架馬車來到涼州城外,親自領軍的校尉辛飲馬並沒有與當地駐軍碰頭,而是涼州城拂水房的兩名頭目過來接手,然後帶領那輛馬車悄然入城,直奔那座由春秋老將楊慎杏坐鎮的副節度使府邸。
從馬車上走下一名頭戴冪蘺帷帽的婀娜女子,只不過比起中原一帶被文人雅士改稱為“淺露”的閨秀之物,女子的這頂竹簷帷帽顯得粗糙不堪。她身邊跟隨三名健壯扈從,氣態沉穩,顧盼自雄如虎狼,髮飾古怪不似北涼人氏。好在此時北涼道副節度使府邸外的這條街道空無一人,否則難免惹人遐想。
距離女子最近的一名中年壯漢在打量了府邸樣式後,與她竊竊私語詢問了幾句,得到答案後滿臉怒意,身份特殊的女子立即小聲訓斥,那名魁梧漢子顯然仍是有些不滿,嘀嘀咕咕,沒個消停。帷帽之下,女子似乎對此頗為神色無奈,怯薛侍衛本就人人皆是草原北庭達官顯貴的嫡系子弟出身,身邊這位更是不同尋常。
她對於那名年輕藩王將見面地點放在這裡,其實也有幾分好奇,在西京的蛛網諜報上顯示,離陽大將軍楊慎杏在北涼道的日子並不好受,暫時掛在老將名下的府邸本不該承接此等軍機要務才對,只不過既然清涼山那邊已經如此安排,作為遠道而來的客人,她也只能被迫接受。事實上她預料中的最糟糕局面,極有可能是她連涼州城的輪廓都沒有見到,一行四人就悄無聲息地暴斃在途中。現在年輕藩王肯露面,就已算不錯的結果,她對清涼山和北涼鐵騎的熟悉程度,遠不是身邊三名心高氣傲的怯薛衛能夠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