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的為首老人,叫馮嶺,出身遼東草莽,徐驍麾下一員步軍猛將,甲子高齡,前年靠著實打實軍功在京城當上了正三品高官,要知道去年初夏徐驍立下滅國之功,也不過從二品的品秩。
後一騎是遼西馬賊出身的朱長福,魚鼓營建立者,重傷未愈,暫時在京城傷病,沒能跟隨徐家鐵騎南下。
接下來是降將張都堅,最終在蓮子營標統的位置上退下來。
秦雲,先登營老卒,一輩子只當過伍長這麼個“大官”。
趙鳳陽,薊州人士,是徐家軍裡資格最老的斥候,後背捱過一根毒箭後,每逢陰雨天氣就犯病,痛入骨髓,只好退出行伍。
宋開卷,綽號搖頭秀才,讀過幾天書,與人言談時喜歡搖頭晃腦,文縐縐說話,曾經是遼西一股匪寇的狗頭軍師,結果撞到當時還是校尉的徐驍矛頭刀尖上去,給一鍋端,宋開卷因禍得福,由匪變兵。上了年紀後,愈發騎不動馬,就在太安城裡開了家酒樓,只要是徐家鐵騎的袍澤,酒肉管夠飯菜管飽,所以這些年一直做著賠本買賣,也沒見老酸儒就如何心疼了,總給自家婆娘子女不斷念叨。
等等,總計十四人,都是一次次槍林箭雨中僥倖不死、本該在京城安度晚年的老人。
此時此刻的天下大勢,是被後世史家稱作北漢東越的兩個北方政權,相繼覆滅,期間徐驍先是逼死北漢有“大漢神木”美譽的樊大將軍,勢如破竹,率軍攻破皇宮,一路策馬踏入金鑾殿。另一路南征軍,盧升象以千騎雪夜下廬州,一舉開啟東越門戶,顧劍棠幾乎兵不血刃就輕鬆拿下半國之地。離陽趙室的臥榻之側,已無外人酣睡,隨後趙家天子站在徐顧兩位正值青壯的功勳將領一邊,力排眾議,執意要跟兵甲雄壯不輸離陽的大楚來一場決定天下歸屬的決戰。但是景河一役,妃子墳死戰,接連數場大戰,之前戰事一直佔據絕對優勢的離陽兵馬開始接連受挫,一直等到西壘壁兩軍對峙,雙方誰都不敢自稱穩操勝券,何況大楚有一位號稱百戰百勝的兵聖葉白夔親自壓陣,離陽朝廷開始人心浮動,隨著徐驍按兵不動多時,京城裡的流言蜚語鋪天蓋地,更有數份分量極重的隱蔽諜報傳入皇宮,言之鑿鑿,大楚皇帝親筆加璽密信就擱在徐驍軍營的書桌上,要與離陽廟堂內飽受委屈的徐驍劃江而治,共治天下。
朝廷裡主張先下大楚再吃天下的主戰派,人數本就不多,兩軍對壘西壘壁,勝負難料,輸則輸掉好不容易打下的整座北方江山,就連被朝廷寄予厚望的顧劍棠都開始選擇閉口不言,放緩了南下速度,如此一來,離陽朝廷再無一人願意為徐驍出頭說話,徐驍以往種種僭越舉動都被羅列出來,滿朝文武都苦勸皇帝,務必火速召回離陽一口氣屯於西壘壁的三十萬大軍,否則徐驍一旦心懷不臣之心,莫說跟大楚爭奪天下,恐怕連離陽的家底都要給掀翻了。
老人馮嶺高坐馬背,視野中的皇城大門越來越高大,騎術嫻熟,這些年雖說是在太安城養老,但一直沒落下,老人歪頭朝御街狠狠吐了口唾沫,伸出拇指習慣性抹了抹嘴角,喃喃道:“你們這幫王八蛋個個在皇帝面前要死要活,不是披麻戴孝就是讓人抬著棺材,還有在金鑾殿上假裝要撞梁的,結果呢,你孃的,到頭來一個都沒死!老子就讓你們軟蛋知道徐家鐵騎是怎麼個活法,怎麼個死法!”
十四騎來到皇城門外,馮嶺一騎居中停馬,其餘十三騎一線排開,然後十四人同時翻身下馬,不約而同鬆開韁繩,摸了摸馬脖子。
張都堅咧咧嘴,轉頭看著宋開卷,“搖頭秀才,咱們都是糙老爺們,說不來話,就你老小子讀過書,要不你來?”
宋開卷白眼道:“換嗓門大的。”
一手創立先登營的秦雲輕聲道:“幹他娘!真想有機會帶著兄弟們爬上那兒的城門,插上咱們的徐家旗。”
趙鳳陽笑罵道:“狗日的,你要這麼幹,這不坐實了那些咱們要造反的謠言嗎,閉上你那張吐不出象牙的歪嘴。”
馮嶺摸了摸腰間刀柄,輕聲道:“嗓門大小都沒用,那幫官老爺就算聽見,也只當沒聽見的。”
宋開卷就算同意別人,也會下意識搖頭,微笑道:“老宋我這輩子只會出些餿主意,沒怎麼上戰場打仗,就更別提衝鋒陷陣了,要不今天讓老宋走第一個?”
一直瞧不起宋開卷的老卒蔣盛伸出大拇指,嘖嘖笑道:“宋秀才,你一輩子窩囊怕死,這回夠爺們,以前蔣盛罵了你很多次,今兒心服口服,說你一句好,再給你賠個不是!”
朱長福輕聲笑道:“晚啦晚啦,到了地底下,老宋他可就沒有酒樓給咱們蹭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