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齊仙俠從不上心,不怕遭受天師府非議。想到這裡,齊仙俠略微失神,這武當山與天師府當真不太一樣,簡直是與人無爭與世無爭過了頭,偶有爭執,盡是一些讓齊仙俠不屑理睬的雞毛蒜皮,對此,齊仙俠沒有妄加評價,只是歪頭瞥了眼呂洞玄佩劍,劍名無法考證,道統典籍中並無記載,只有一些街談巷說遺聞佚事私下給這柄仙劍取了一些類似“斬龍”“青霄”的名頭,聽上去極有氣勢,齊仙俠當然不會信以為真,但這把仙人佩劍原本並無劍鞘確有其事,呂洞玄曾言“唯有天地,方可做此劍劍衣”,劍衣,即劍鞘。但此時古劍卻有桃木劍鞘,粗鄙不堪,齊仙俠記起這一茬,實在哭笑不得,前段時間跟姓洪的掌教問起,那傢伙扭扭捏捏說出真相,齊仙俠才知道是這姓洪的年幼時給仙劍做了劍鞘,至於緣由,年輕掌教打死都不肯說了。
若是在天師府,呂真人遺物,早就被藏於大殿供奉起來,層層符籙加持,別說擅自加鞘,便是想要見上一面都難得,退一萬步而言,真要給仙劍尋一劍室,起碼也得蟒蛟皮筋才符合身份。
這武當山,規矩太少了。
齊仙俠低頭看去,姓洪的正起手打拳,這位青年掌教身後跟著近百習拳的武當道士,老幼皆有,起先與騎牛的練拳的只是些覺著好玩的掃地小道童,久而久之,被幾位老輩道士咂摸出古韻高風,每日晨鐘暮鼓兩次都自主來到太虛宮跟著練習,騎牛的這套拳起勢平淡,純任自然,總體而言,拳架是大圈套小圈,大圓環小圓,猶如春蠶抽絲連綿不斷。
齊仙俠從未見識過這套拳法,後來提起才知是姓洪的在山上常年觀撞鐘敲鼓而首創,齊仙俠雖自小習劍,但萬川入海,自然識貨,此拳綿裡蓄千鈞,拉大架如籠天罩地,入小勢則芥子納須彌,不說實戰效果如何,貴在立意超然,齊仙俠說實話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