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3 / 4)

小說:初學記 作者:散發弄舟

【梁蕭紀《詠鵲詩》】欲避新枝滑,還向故巢飛;今朝聽聲喜,家信必應歸。

【隋魏彥深】《園樹有巢鵲戲以詠之》曰:畏玉心常駭,填河力已窮;夜飛還繞樹,朝鳴且向風。知來寧自伐,識歲不論功;早晚時應至,輕舉一排空。

○雁第七

§敘事

《爾雅》曰:鳧雁醜,其足蹼。(郭璞曰:腳間幕蹼相連也。)《廣雅》曰:〈可鳥〉鵝、倉〈可鳥〉,雁也。揚雄《方言》曰:雁,自關而東謂〈可鳥〉鵝,南楚之外謂之鵝,或謂之倉〈可鳥〉。《周書》曰:白露之日鴻雁來。鴻雁不來,遠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鄉。雁不北鄉,民不懷至。《儀禮》曰;大夫執雁,取其候時而行也。婚禮下達,納采用雁。《禮記》曰:孟春之月鴻雁來,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季冬之月雁北鄉。《春秋繁露》曰:凡贄,大夫用雁。雁有類,長者在民上,必有先後。雁有行列,故以為贄。《山海經》曰: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北。《梁州記》曰:梁州縣界有雁塞山。傳雲此山有大池水,雁棲集之,故因名曰雁塞。《十三州記》曰:上虞縣有雁,為民田,春銜拔草根,秋啄除其穢。是以縣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鳥,犯則有刑無赦。

§事對

【集玄塞 射上林】成公綏《鴻雁賦》曰:起寒門之北垠兮,集玄塞以安處;賓弱水之陰岸兮,有沙漠之絕渚。《史記》曰:蘇武在匈奴中,昭帝遺使通和。武乃夜見漢使,教使謂單于曰:“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如其言,單于於是大驚,乃使武還。

【過雲夢 度塞門】成公綏《雁賦》曰:奔巫山之陽隅兮,趨彭澤之遐裔;過雲夢以娛遊兮,投江湘而中憩。盛弘之《荊州記》曰:雁塞北接梁州汶陽郡,其間東西嶺,屬天無際,雲飛風翥。望崖回翼,唯一處為下,朔雁達塞,矯翮裁度,故名雁塞。同於雁門。

【嬉玄渚 濯清泉】羊祜《雁賦》曰;排雲壚以頡頏,汰弱波以容與;進凌厲於泰清,退嬉遊乎玄渚。成公綏《雁賦》曰:上揮翮于丹霄兮,下濯足於清泉;經天地之遐極兮,樂和氣之純暖。

【接羽 拂翼】曹植《離繳雁賦》曰:接羽翮以南北兮。羊祜《雁賦》曰:浮若漂舟乎江之濤,色若委雪乎巖之阿;邕邕兮悲鳴雲間,因風臨虛厲清和。眇眇兮瞥若入清塵,扶日拂翼揚光羅。

【背青春 翔玄月】孫楚《雁賦》曰:迎素秋而南遊,背青春而北息;溯長川以鳴號,凌洪波以鼓翼。郭璞《江賦》曰:陽鳥爰翔,於以玄月;千類萬聲,自相喧聒。蕭廣濟注曰:陽鳥,雁之屬。

【出高柳 經景山】《山海經》曰:雁門山,雁出其間,在高柳北。《荊州圖記》曰:沮縣西北平裡,有雁浮山,是《山海經》所謂景山、沮水之所出也。高三十餘里,修巖遐亙,擢乾乾霄。雁南翔北歸,遍經其上,土人由茲山名改焉。

§賦

【魏曹植《繳雁賦》】憐孤雁之偏特兮,情悵焉而內傷;尋淑類之殊異兮,稟上天之休祥。含中和之純氣兮,赴四節而徵行;遠玄冬於南裔兮,避炎夏於朔方。白露悽以飛揚兮,秋風發乎西商;感節運之復至兮,假魏道而翱翔。接羽翮以南北兮,情逸豫而永康;望範氏之發機兮,播纖繳以凌雲。掛微軀之輕翼兮,忽頹落而離群;旅朋驚而鳴逝兮,徒矯首而莫聞。

【陳後主《夜亭度雁賦》】春望山楹,石暖苔生;雲隨竹動,月共水明。暫逍遙於夕逕,聽霜鴻之度聲;度聲已悽切,猶含關塞鳴。從風兮前侶駛,帶暗兮後群驚;帛久兮書字滅,蘆束兮斷銜輕。行雜響時亂,響雜行時散;已定空閨愁,還長倡樓嘆。空閨倡樓本寂寂,況此寒夜褰珠幔,心悲調管曲未成。手撫弦,聊一彈;一彈管,且陳歌,翻使怨情多。

§詩

【唐太宗皇帝《賦得早雁出雲鳴詩》】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鳴;隔雲時亂影,因風乍含聲。

【梁劉孝綽《賦得始歸雁詩》】洞庭春水綠,衡陽旅雁歸;差池高復下,欲向龍門飛。

【陳周弘正《於長安詠雁詩》】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門關;稻粱俱可戀,飛去復飛還。

【隋王胄《送周員外充戍嶺表賦得雁詩》】旅雁別銜陽,天寒關路長;行斷由經箭,聲嘶為犯霜。罹繳無人閔,能鳴反自傷;何如侶泛泛,刷羽戲方塘。

【周庾信《秋夜望單飛雁詩》】失群寒雁聲可憐,夜半單飛在月邊;無奈人心復有憶,今暝將渠俱不眠。

【虞世南《秋雁詩》】日暮霜風急,羽翮轉難任;為有傳書意,聯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