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繞石飛。帶蓮縈錦色,拂鏡下仙衣。陣結香爐隱,羅成玉女微。能感荊王夢,陽臺雜雨歸。
【於季子《詠雲》】瑞雲千里映,祥輝四望新。隨風亂鳥足,泛水結魚鱗。布葉疑臨夏,開花詎待春。願得承嘉景,無令掩桂輪。
【董思恭《詠雲》】帝鄉白雲起,飛蓋上天衢。帶月綺羅映,從風枝葉敷。參差過層閣,倏忽下蒼梧。因風望既遠,安得久踟躕。
○風第六
§敘事
《莊子》雲:大塊噫氣,其名曰風。(言天地噫氣,則萬竅怒號而為風。)《易緯》曰:八節之風,謂之八風。立春條風至,(東北。)春分明庶風至,(東方。)立夏清明風至,(東南方。)夏至景風至,(南方。)立秋涼風至,(西南方。)秋分閶闔風至,(西方。)立冬不周風至,(西北方。)冬至廣莫風至。(北方。《呂氏春秋·說八風》:東北曰融風,東風曰滔風,南方曰薰風,西南方曰巨風,西方曰飈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爾雅》雲:東風曰穀風,(《詩》雲:習習穀風。)南風曰凱風,(《詩》雲:凱風自南。)西風曰泰風,(《詩》雲:泰風有遂。)北風曰涼風。(《詩》雲:北風其涼。又《大戴禮》:北風曰後風。)暴風從上下曰頹;從下上曰飈,亦曰扶搖;迴風曰飄;日出而風曰暴,陰而風曰曀;風而雨土曰霾。《月令》雲:疾風曰盲風。(又,《說文》:飈,疾風也。)《廣雅》雲大風。《風俗通》:猛風曰颲,涼風曰瀏,微風曰飉,小風曰颼,小風從孔來曰〈風夬〉,《呂氏春秋·風師》曰飛廉。《爾雅》雲:祭風曰磔,(道中磔狗而祭,以止風。)春晴日出而風曰光風,(《楚詞》注:天霽日明,微風動搖草木,皆令有光。)秋冬餘曰緒風,(《楚詞》注曰:緒,餘也。謝靈運詩云: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風吹萬物有聲曰籟,(出《莊子》注。)終日風謂之終風。(出《詩》)。
§事對
【鳶鳴 虎嘯】《禮記》曰:前有塵埃,則載鳴鳶。鄭注曰:鳶,謂舉鳶鴟也。鴟鳴則風生。《淮南子》曰:虎嘯而穀風至。高誘注曰:虎,陽獸,與風同類。
【汾河 易水】漢武帝《秋風辭》曰: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燕丹子》曰:太子送荊軻於易水之上,荊軻起為壽,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高漸離擊築和之。為壯聲則士發衝冠,為哀聲則士皆流淚。
【大王 少女】宋玉《風賦》曰:此獨大王之風耳。《管公明傳》曰:公明言:“樹上已有少女微風。”
【銅烏 石燕】郭緣生《述徵記》:長安南有靈臺,高十仞,上有銅渾天儀;又有相風銅烏,或雲遇千里風乃動。庾仲雍《湘州記》曰:零陵山有石燕,遇雨則飛;雨止還化為石也。
【折木 偃禾】《史記》曰:項王圍漢王三匝,於是風從西北起,折木拔屋,揚沙石,楚軍大亂,漢王乃得數十騎遁去。《尚書》曰:周公居東三年,天大風,禾盡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與大夫盡弁,以啟金縢之書,乃得周公所自以為功,代武王之說。天乃反風,禾盡起。
【獵蕙 泛蘭】宋玉《風賦》曰:獵蕙草。《楚詞》曰:光風轉蕙泛崇蘭。
【鷁退 鵬摶】《左傳》曰:僖公十六年春,六鷁退飛過宋都,風也。《莊子》曰:北溟有魚,其名曰鯤;化而為鳥,其名曰鵬,摶扶搖上者九萬里。司馬彪注曰:扶搖,上行風。
【動扇 搖翣】班婕妤詩曰: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帝王世紀》曰:堯時,廚中自生肉脯,薄如翣。搖鼓則生風,使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翣脯。
【虞琴 漢築】《帝王世紀》曰:舜彈五絃琴,歌南風詩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漢書》曰:高祖過沛,擊築自歌。
【吹阮衿 揚袁扇】阮籍《詠懷詩》曰:夜中不能寢,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衿。孫盛《晉陽秋》曰:袁宏為東郡,謝安執宏手授扇。宏曰:“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
【尹喜佔 列子御】《神仙傳》曰:老子將去周而出關,以升崑崙。關令尹喜佔風,逆知當有神人來過,乃掃道見老子。老子知喜命應得道,乃停關下,以長生之事授之。《莊子》曰:列子御風而行,泠泠然善,旬五日而後返。司馬彪注曰:列子,鄭人,列禦寇也;御,迎也;泠泠然,涼貌也。
【斷大刑 赦小過】《五經通義》曰:不周風至,則修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