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豪情壯志彷若天下等孤救援,有時膽小怕事驚見血色,極端的思緒孤感覺得出,孤體內有不屬於孤的懼意。」「該是妲己當時逼你吃下的--」姜尚不忍說完,姬昌倒是笑了,「原來如此啊!」「您好好養病。」姜尚明知此話無用,姬昌拍了拍他放置床邊的手,「孤一生坐鎮西方統領二百諸侯,蒙聖上天恩不淺,如今天下混亂卻君臣名份仍在,孤在世時幸不見先生征伐天子,孤死後,先生可逕自為之。」「您--」姜尚方開口就聽見世子姬發入宮請安,姬昌忙喚過他。
「父王、丞相。」姬發各自見禮,姬昌拉著他的手看向姜尚,「我兒年幼將託付於你,征伐之事尚祈誤多傷人命。姬發,你可拜丞相為亞父,早晚聽他教訓如同聽我一般。」姬發順從的請姜尚上座,叩首拜他為亞父,姜尚下了座來到病榻前,姬昌欣慰一笑。
姜尚不自覺的像有什麼自體內覺醒,愣愣瞧他,姬昌揮退姬發,「先生懂得太多,亦失去的太多。」姜尚聞言一愣,卻憶起了體內覺醒的情感,就是當年羌族滅亡時,他所遺失的憾恨……
「這幾年來,孤眼見先生整理法治、訓練軍士,卻沒見過先生考量過自己的事,曾幾何時,先生竟忘了自己是個人呢?」姬昌的話句句打入姜尚心裡,他驚愕的將手置於心上,他真忘了自己是個人嗎?
姬昌雖年邁卻好歹活了近百年,死前的現在,妲己的術法已解,而他又是那個果斷英明的賢主。
「不要忘了自己也是個人,很多事不需要一肩扛下,散宜生、南宮适或你信任的人都好,找個人一起走一段吧!」姬昌溫言相勸,讓姜尚癱跪在地,他總算想起自己還有顆心,「對不起。」失去的情感迴歸,姜尚雖懂自己所做之事有多過份,卻再沒有挽回的辦法。
「先生不需如此,但請先生助我兒兄弟和睦,體諒萬民,孤死亦無憾。」姜尚呆瞧著他,愣愣點頭,姬昌見他應允滿意的閉起雙眸。
「姬昌?」他第一次喚他的名,他卻再也無法回答,門外眾人一聽他的呼叫忙推門進入,姬發眼見父王已無氣息,忙趕至姜尚身旁一跪叩頭,一代仁君就此揮別塵世。
文王夢薨,享年九十七歲,時值商紂王二十年仲冬。
文王停棺白虎殿,姜尚率眾臣擁立世子姬發繼承王位,也就是史上的周武王,武王尊姜尚為亞父,百官各加一級,君臣齊心協力使西岐更加興旺,四方諸侯轉而前來朝周,天下三分之二已算歸了周國。
文王身死,武王繼位一事,汜水關韓榮慌忙修本報知朝歌,微子又在文書房中見到本章,雖覺昏君不會在意,仍盡臣子本份,前往摘星樓面奏。
果然紂王不以為意,「姬發不過是個孩子,能有多大作為?」「姬發雖年幼,身旁卻有姜尚足智多謀,何況還有南宮适、散宜生等一班智勇雙全的大臣,陛下實不可不防!」「姜尚不過術士爾爾,有何好懼?」微子無奈退離摘星樓,長嘆道∶「往後滅商者,必是姬發!」
第三十二回
文王姬昌死訊傳出,百姓痛哭不已,一時間西岐充滿哀情,卻比不上籠罩在磻溪內的低氣壓。哪吒整日在茅廬外轉來轉去,亦想不到藉口破門而入,最後心煩之下乾脆回金光洞去。
武吉被獨留下來卻無計可施,散宜生前前後後來過幾次,更別提南宮适等一群將領也分別盤桓許久,可姜尚卻一步也不曾踏出茅廬,眾人還以為姬昌之死對他打擊很大,誰知他心裡所想卻非這個。
回思數年來西岐的宮廷生活,姜尚越想越覺自己欠缺人性,姬昌好禮相邀為臣,自己從未盡過一分臣子之禮,總以“您”字稱他,他亦回以“先生”二字,二人地位可說是友而非君臣。
如今單因他過份仁厚,自己竟狠心加快他的死亡?他還真如姬昌所言,已經忘了自己也是個人。
聞仲是說過,“戰場上的婦人之仁只會壞事”,自己也有同感,但姬昌的死卻讓他徹底改觀。
他從頭到尾沒恨過自己,就算他的死是自己一手造成,為什麼呢?
姜尚已經閉門深思數天,卻依舊沒有解答,一切既是他的錯,姬昌為何不恨他?
「呂望。」紀雲曉第一次見他浸於思緒而忘了周遭,姜尚愣愣抬首,焦距勉強對上他,「仙人。」「感覺如何?以笑容迎接死亡,更寬待殺害自己兇手的姬昌,讓你後悔了嗎?」「也許,說不定我不是後悔,而是不懂--」「不懂什麼?」「姬昌幹嘛不恨我,我以那樣的理由逼他去死,他卻不恨我?」紀雲曉一嘆,到他身邊一坐,「姬昌死前託你什麼?」「助姬發兄弟和睦,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