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那時候對於大漢來說才是噩夢。”
“女王說的有道理。”孫武也撫須贊成卑彌呼的觀點。
卑彌呼對孫武頷首表示感謝,最後對劉辯以臣子的禮節作揖道:“陛下,你們大漢有句話叫做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如今織田信長已經蠢蠢欲動,陛下當先發制人,把戰火燒向東瀛諸島。等織田信長進兵夷洲之後,悔之晚矣!”
對於卑彌呼的分析,劉辯深表贊成,自從半月前收到陸遜傳來的情報,劉辯就開始為之擔憂。一旦讓織田信長佔據了臺灣,便會嚴重的威脅東南沿海各地,以及海南島、菲律賓等領土,先發制人的確是最好的策略。
“孫卿,在吳起、蘇烈進軍貴霜之後,我大漢屯駐在交州的兵力還有多少?”劉辯雙眉微蹙,詢問孫臏。
在蒙恬剛剛入侵交州之際,包括徐晃、吳起、霍去病三大軍團,以及交州刺史王守仁麾下的地方兵,總計十七萬人。後來劉辯率領十萬人從江東南下救援,諸葛亮率五萬人從江陵來援,再加上戚繼光的四萬水師,漢軍在這場前後持續了兩年的大戰中投入的總兵力高達三十六萬。
兩年的鏖戰下來,漢軍各路兵馬的總折損人數為七萬左右,但屢次戰役累計下來,俘虜的太平道信徒卻接近十萬,在淘汰了一些老弱病殘之後,收編入伍的新兵幾乎與折損的兵力持平。再加上朱然、孫翊率領三萬孫兵倒戈,漢軍的數量不降反升,這就是所謂的以戰養戰。
聽了天子的詢問,孫臏快步出列,拱手道:“啟奏陛下,在吳啟、蘇烈兩位將軍出兵之後,我軍目前屯駐在交州各地的總兵力還有二十三萬。”
“足夠了!”卑彌呼對孫臏的回答非常滿意,“抽出一半兵力足矣,再配合夷州的陸遜兵團,足以剿滅織田信長。我琊馬臺亡國不過兩年,島上各地尚有許多義軍,只要本王登高一呼,他們必然會揭竿而起,到時候與漢軍內外夾攻,消滅織田信長指日可待。若曠日持久下去,被信長將我琊馬臺舊部徹底肅清,失去了內應,漢軍再想翦滅信長,可就事倍功半咯!”
劉辯把目光緩緩掃向孫臏、孫武、諸葛亮、王守仁、田豐等謀臣,鄭重的問道:“商議到這裡,局勢已經十分明瞭,諸位愛卿是否贊同出兵倭國,翦滅織田信長?”
“臣贊成女王的提議!”孫臏率先支援卑彌呼。
孫武撫須頷首:“信長野心勃勃,勾結李唐,宜儘早除之,免得養虎遺患!”
“亮附議!”年輕的諸葛亮有些低調,話語並不是太多。
一直沒有開口的穆桂英最終吐出了一句話:“陳湯曾經說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既然織田信長蔑視我大漢的國力,是時候給他點顏色瞧瞧了!”
既然三大智囊都同意進軍日本島,劉辯決定拍板贊成,調集一支兵馬揚帆出海,進攻日本島,反正李斯給造了五百多艘船,正好派上用場。
“啟奏陛下,錦衣衛收到了來自巴蜀劉備的書信!”劉辯還未開口,門外忽然響起了文鴦的啟奏聲。(未完待續。)
八百二十一 空前絕後的王朝
看完劉辯的書信之後,劉辯的眉頭不知不覺間蹙了起來。
劉備這次突然來信,所為何來?
答案只有兩個字——求援!
前年趁著討伐孫策之際,劉辯順手用了一個美人計,利用李師師成功的導致劉備與劉裕反目成仇。
當然,關羽與劉裕爭奪上庸兵權,並且千里走單騎,一路斬殺劉裕麾下六員大將,也是促使劉裕加速反叛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劉裕的表現果然不負劉辯所望,表現出了一代雄主的手段,先是收攏了張定邊、朱升等孫策舊部,把關羽擋在上庸以東,難以逾越雷池一步。
之後,劉裕成功的把被軟禁起來的劉璋、劉循父子從梓潼搭救了出來,並且利用劉璋的影響力招降了劉璋舊部泠苞、劉憒等人。劉憒又修書招降了雲南的楊懷、高沛,南北同時倒戈反叛,讓劉備焦頭爛額,顧此失彼。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只能選擇向劉辯臣服,派孫乾、簡雍送甘夫人與阿斗前往金陵做人質,才化解了來自東漢朝廷的威脅,專心對付劉裕。
但讓劉備想不到的是,劉裕表現出來的軍事水準極其強大,與趙匡胤、常遇春聯合南下,率領十萬人馬橫掃益州北部,一路連戰連捷,先後攻克梓潼、巴西、巴東等軍事重鎮,兵鋒直指成都。
即便劉備率領法正、嚴顏、吳懿親征前線,也是難以阻擋劉趙聯軍的凌厲攻勢。無奈之下,遂命令張飛、龐統放棄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