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3 / 4)

完成之後,劉辯就直奔主題:“去年朕委託你研究的活版印刷術成功了麼?”

徐光啟躬身答道:“回陛下的話,由您創造的活版印刷已經在今年五月份製成,目前臣手下的工匠已經刻制了十套活版模具。因為陛下遠征青州,而臣又忙於農事,所以便封存了起來,不敢擅自妄動。”

“呵呵……應該說是徐卿製造的吧,你謙虛了!”劉辯對於徐光啟的不居功自傲很是滿意,和顏悅色的笑道。

徐光啟躬身道:“臣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整個設計思路都是陛下構思好之後告訴微臣的。臣只是代勞而已,真正發明創造的人是陛下您,微臣豈敢居功!”

既然徐光啟都這麼說了,劉辯也就不再推辭客套。若是兩千年之後的歷史課本上出現了劉辯的名字,在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後面再加上一個發明家,這也是極好的。

“朕準備設立一個印書局印刷書籍,售賣給百姓,一來可以改善朝廷緊張的財政,二來可以推廣知識,提高生產力。”劉辯目光如水,把自己的構思緩緩對徐光啟道來。

自從八十年前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之後,到現在造紙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普及,只不過因為掌握技術的權貴囤積居奇妄圖謀取暴利,另外一個原因也與戰亂有關。事實上,這種造價低廉,由樹皮、麻頭、舊漁網等原材料製作出來的紙張並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除了權貴不肯大規模推廣“蔡侯紙”之外,書籍稀缺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印刷技術的低下。這個時期的書籍完全靠手抄,而毛筆篆體、隸書的效率更是低下,手抄製作一本十萬字左右的書籍,需要一個書匠忙碌半個月左右,其造價之高昂可想而知。

而活版印刷術的出現將會讓書籍推廣得到飛躍性的發展,這也是徐光啟這位科技奇才對天子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原因。活版模具製造出來之後,徐光啟命工匠做實驗,印刷一本十萬字的書籍,一個工人半天就可以印刷一冊,將書籍製作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三十倍,完全可以稱之為革命性的技術。

這個時期的書籍價格有多高?就算貴為天子的劉辯都覺得無法承受。

普通的史書、儒學、詩賦方面的書籍一本的售價高達數百錢,這又是一個什麼概念?一匹普通馬的價格不過兩千錢,幾本書就能換一匹馬。而這時候一個普通百姓的年收入也不過只有一千錢左右,拿半年的積蓄來買一本書,這絕對是如假包換的奢侈品!

普通百姓想要看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般人目不識丁,就算把書籍擺在你的面前,也是兩眼一抹黑,它認識你你不認識它。這也是造成文化落後,百姓愚昧的最主要原因。一個三五百人的村莊能找出三兩個粗識文字的人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大把大把的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至於小說什麼的,對不起,根本沒人寫也沒人傳播。劉辯算了下穿越前的某本網路鉅著高達千萬字,按照一個書匠一個月手抄十萬字的速度來計算,想要著作出這麼一本書來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代價,誰會腦殘的去幹這種事情?

至於兵書、謀略之類的書籍更是無價之寶,除了在權貴世家之中流通外,普通人想要看上幾天,比劉辯穿越前的世界叼絲睡明星的難度還要大!

而活版印刷術的問世,無疑將會為知識的推廣插上翅膀。別的不說,單說工匠的酬勞,至少一下子縮小了三十倍。按照之前一本書籍售價五百錢計算,那麼現在二三十錢就可以買到,對於那些莘莘學子來說,已經足夠讓他們漫卷詩書喜欲狂了!

劉辯繼續把自己的構思娓娓道來:“朕打算印刷以下幾種書籍,一種是普及最基本的漢字知識,第二種是推廣基本的算數,第三種推廣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第四種普及一下疾病預防知識,徐卿以為如何?”

徐光啟聞言不由得淚流滿面,俯首頓拜:“臣代天下千千萬萬的百姓感謝陛下的恩德,有陛下這樣的仁義君主,何愁盛世不來?何愁百姓無衣?何愁食不果腹?萬民幸甚,天下幸甚也!”(未完待續……)

二百八十三 三公九部

說幹就幹,劉辯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了印書局。

成立伊始,先把印書局的辦公地點設定在了司空衙門旁邊。高薪招募了數百名熟讀詩書的儒生充作工匠,並且命徐光啟手下的工人日夜趕工,再製造出數百套活版模具來,擴大印刷規模。

為了保證印書局的工作效率,及書籍質量,劉辯親自點名把目前正擔任丹陽縣縣令的張紘調進了金陵,委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