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陷害太子之事與臣妾沒有絲毫關係,請陛下明察!”
以劉辯對武如意的瞭解,相信憑她的城府應該不會使出如此低劣並漏洞百出的手段,但既然劉恪咬住他了,自己正好利用此事做點文章,將武如意的皇后之位給褫奪了,以消後患。
“逆子,你說此事乃是武后指使,可有證據?”劉辯目光如炬,沉聲喝問。
劉恪坐在地上雙手一攤,大聲狡辯:“如此機密之事除了我與她之外,又怎會讓第二個人聽到?父皇要信便信,不信拉倒,反正我也不打算活了,沒必要再興風作浪。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父皇,你看我知識學的多好,為何不讓我做太子而是選擇了劉齊這個庸碌之輩,難道就因為他母親是父皇的髮妻麼?縱然殺了我卻也不服!”
一千五百五十六 金蟬脫殼
聽了劉恪的辯解,劉辯冷哼一聲,拍案叱喝:“我大漢以孝治國,先德後才。若是德行欠缺,縱然你聰睿機敏,長大之後必然也是奸詐陰險之徒。你逼死母親,氣死祖母,天理不容,朕決定削去你的王位,賜你三尺白綾,到九泉之下去給你母親、祖母賠罪去吧!”
在返回金陵之前劉辯已經在心中做好了打算,決定將劉恪削去王爵,貶為庶民逐出京城,讓他自生自滅。
無論如何,畢竟都是劉辯自己的親生骨肉,而且今年不過才十三歲,按照穿越之前的《未成年保護法》還不到負刑事責任的時候,就因為篡改書信之事結束了他的性命未免過於殘忍。
但勢態的發展卻大大出乎劉辯的預料,先是馮蘅因為懼怕再次被打入冷宮,竟然服毒自盡;劉恪又大鬧太極殿,生生氣死了便宜母親何太后。
現在又咬住武如意是幕後主謀,劉辯倘若再從輕發落未免說不過去,只能把心一橫將劉恪賜死,在給滿朝文武及天子子民一個交代的同時也給所有的子女一個警示,如果誰敢骨肉相殘,劉恪就是他們的下場!
“不必那麼浪費,留著白綾給父皇做軍費好了,一把匕首就可以解決,擦乾了血漬還能再用!”
劉恪的兇殘與囂張有些出乎劉辯的預料,只見他突然從靴子裡拔出匕首,毫不留情的刺進了自己的胸膛,猶如刺進敵人的身體一般冷酷無情,連眼睛都不眨一下。
鮮血從劉恪的胸膛汩汩流出,旋即把胸前染得一片殷紅,劉恪面對著劉辯露出一抹叵測的詭笑,緩緩倒在地上,嘴裡喃喃自語道:“父皇……你選了劉齊做皇帝,遲早有一天……會後悔!”
望著再也不動一動的劉恪,劉辯既鬱悶又心痛,吩咐一聲:“三保,找人把這個逆子抬到鐘山上埋了。”
鄭和手捧拂塵,小心翼翼的道:“是以王侯之禮下葬,還是以尋常百姓的身份下葬?”
劉辯煩躁的揮揮手:“朕方才說的話你難道沒聽見麼?削去劉恪的王爵,我們劉家沒有這樣的不肖子孫。隨便找個地方把他埋了就行,連墓碑都不必豎!”
“奴婢遵旨!”鄭和答應一聲,就要上前親自把劉恪的屍體抬下太極殿。
旁邊的黃門令陳鈞急忙搶先一步:“不勞鄭公公動手,此事交給小的就行。”
在陳鈞的指揮下,三個小太監一起上前,七手八腳的將滿身血漬,一動不動的劉恪抬出了太極殿,找了一副草蓆匆匆包裹了,扔在馬車上出了乾陽宮前往鐘山埋葬。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先是馮淑儀服毒自盡,接著是太后當朝氣死,再之後就是北海王揮刀自盡,滿朝文武都被這節奏弄得有些發懵,各自站在原地不敢亂動也不敢擅自發言,以免惹火燒身。
短時間內連續死了姬妾、母親、兒子,任誰都會壓抑鬱悶,萬一這時候觸了天子的逆鱗怕是吃不了也兜不了,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裝愣賣傻才是上策。
太極殿的氣氛有些壓抑,所有人屏住了呼吸,大殿裡寂靜的甚至能夠聽花開的聲音。
劉辯一直盯著劉恪自殺後留下的那灘血漬,不言不語,目光不停的變幻,若有所思。
良久之後,劉辯方才把目光從那灘血漬上挪到了武如意的臉上,一字一頓的問道:“武氏,劉恪死前咬定此事乃是你幕後指使,你有什麼要辯解的麼?”
武如意急忙跪倒在地,痛心疾首的道:“陛下,臣妾跟了你十幾年,不說同生共死,卻也曾經替陛下擋刀。知道陛下的江山來之不易,作為母親,我自然想讓治兒做上太子之位。可作為陛下的妻子,臣妾又豈敢胡作非為,算計太子?若是如此,我怎麼能對得住陛下的厚愛,對得住唐後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