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率眾將齊齊跪地叩首:“臣等願為大漢效犬馬之勞,雖粉身碎骨,亦是在所不辭,豈敢奢望封賞!”
劉辯將跪在前面的眾將一一扶起,但因為人數實在太多,後面的也就作罷。
又吩咐大軍在金陵城外安營紮寨,殺豬宰羊,發放美酒佳餚,犒賞三軍。並在金陵城內大擺筵席,為眾將接風洗塵,連飲三日。
在眾文武的簇擁之下,劉辯帶領臣子返回金陵城,在乾陽宮紫微殿設宴為遠征歸來的眾將接風洗塵,眾將推杯換盞,開懷暢飲,許多人喝的酩酊大醉,歡醉而歸。
三日之後,凱旋歸來的喜悅稍稍散去,劉辯在太極殿舉行早朝,李靖、吳起、諸葛亮率眾將前來參加早朝,一下子增加了一百多員高階武將,只把大殿站的滿滿當當,一時間摩肩接踵,人滿為患。
劉辯已經想好了如何封賞眾將,當下在龍椅上正襟端坐,用不怒而威的目光掃了腳下眾文武一眼高聲道:“朕決定賞賜李靖、吳起、岳飛三人國公之爵,諸葛亮、薛禮、公孫起、衛青、霍去疾、蘇烈、關羽、徐晃、陸遜等九人縣侯之爵;李存孝、高寵、趙雲、姜松、冉閔、岳雲、馬超、黃忠、楊延嗣、魏延、徐達……等人鄉侯之爵!”
劉辯拿著由三大丞相與吏部商量了許久才擬定的名單唸誦了半天,所有的武將一個不缺,一個不漏,俱有封賞。而孫武、孫臏、劉曄、法正等西征的謀士也都論功行賞,各有安排。
如果只是加封公爵之類的官銜,還不足以彰顯李靖、吳起等人的功績,劉辯決定效仿後世設立十大元帥的榮譽頭銜,高聲宣佈道:“朕決定設立十位元帥,由李靖領銜,向下依次為岳飛、吳起、公孫起、薛禮、衛青、霍去疾、關羽、蘇烈、徐晃等十人!”
受封的十大元帥只有李靖、吳起、岳飛三人返回了金陵,其他人俱都前往各地坐鎮去了,當下齊聲謝恩,施禮完畢後由李靖問道:“臣有一事在心不講不快,論功績諸葛孔明不在我等之下,為何未獲元帥之銜?”
(劉辯麾下的人才實在太多了,最後收尾的這波封賞讓劍客很是頭大,兄弟們有沒有好的建議提出來?請多多指點!)
一千七百一十 我已君臨天下,與卿共賞桃花(大結局)
聽了李靖所言,劉辯微笑道:“朕自然不會忘記孔明的功勞,如今四海已經臣服,孔明的舞臺應該在廟堂而不是軍營!”
相比於替自己抱不平的李靖,年方三旬,把羽扇綸巾換成朝服笏板的諸葛亮一臉平靜,躬身施禮道:“亮身為漢臣,願為大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有差遣,莫敢不從!”
劉辯頷首道:“如今大漢已經威加四海,版圖之大空前絕後,朝廷中樞日理萬機,僅僅只是王、荀、劉三位丞相應付不暇,故此朕決定擢升孔明為丞相,輔佐朕治理天下!”
在戰爭年代,武將的地位超過文官,但在太平盛世武將卻是不及文官,更何況十大元帥只是榮譽頭銜,比不上丞相的實權,相比於十大元帥諸葛亮自然更樂意擔任四大丞相之一。
此外,當朝四大丞相之中劉基已經五十有餘,而王猛、荀也都將近知天命的年齡,而諸葛亮不過才三十歲左右,若干年之後必將成為朝堂領袖,政治前途一片光明。以諸葛亮之睿智,自然不會再去為了一個元帥頭銜耿耿於懷。
“臣謝主隆恩!”
諸葛亮跪伏在地,叩首謝恩,“亮願為大漢殫精竭慮,死而後已!軍營若有需要,亮願馬革裹屍,廟堂若有需要,亮願嘔心瀝血,唯死方能報答陛下的信任!”
安排完了十大元帥與諸葛亮,劉辯再次開啟金口玉言,降旨道:“朕決定授予陸遜、韓世忠、孟珙、孫武、戚繼光、馬超、李存孝、趙雲、冉閔、姜松等十人大將頭銜,為大漢帝國十大大將!”
劉辯選擇的十大大將前五人為統帥型別,後五人為猛將型別,並結合他們的資歷與功績授予,倒也讓人心服口服,在場的韓世忠、孫武、馬超、李存孝、趙雲等人紛紛跪地謝恩,高呼萬歲。
除了十大元帥與十大大將之外,劉辯大筆一揮,又賞賜岳雲、高寵、張飛、黃忠、楊七郎、高長恭、高昂、魏延、甘寧等一批武將“上將”頭銜,冊封張遼、周泰、龍且、章邯、張、俞大猷等人中將頭銜……一時皇恩浩蕩,各個有賞,人人有封。
除了榮譽頭銜之外,劉辯決定設立六大軍區,對各軍團的將士進行一次大規模調動。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劉辯不需要,劉辯相信麾下武將對自己的忠誠,還需要這些將士們為自己鎮守疆域,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