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兩名士卒回話,許攸縱馬揚鞭,朝南皮方向抱頭鼠竄,猶如魚入大海,鳥歸蒼穹。
看著許攸在月色中不見了蹤影,兩名士兵這才會心的一笑,返回大營與什長一起來拜見李靖:“啟稟元帥,許攸給了我們每人一個大元寶,朝南皮方向快馬而去!”
李靖接過來掂量了幾下,開玩笑道:“嘶……許攸這老傢伙還真有貨啊!你們幾個差使辦的不錯,回頭每人賞賜五兩銀子,也別嫌少,本帥賞賜的你們拿著一輩子心安理得。接下來就看許攸的表演了!”
【ps:最後聊一下曹兵破下邳的劇情吧,回答幾個比較集中的問題。】
第一個,有人說劉辯最近集體腦殘,在洛陽、長安一帶集中了龐大的兵力導致青州、徐州空虛,所以給了唐、魏可趁之機。
我想說的是,下這樣結論的一定是跳著看書的,根本不會連貫前後的情節,全憑主觀下結論。請注意,劉辯的幾十萬軍隊跑到西面不只是僅僅打一個西漢朝廷,前期在打劉備、劉裕、趙匡胤聯軍,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之殲滅,而且在兩個月之前才剛剛滅掉趙匡胤,怎麼變成就變成集中重兵打西漢不管青、徐二州了呢?
文中提到劉辯的五十萬軍隊,是在滅掉趙匡胤、劉裕之後,經過收編降兵逐步發展起來的,而且時間才兩個月,隔著長安、洛陽怎麼撤退到東面,難道要空運到青州麼?或者繞路巴蜀,需要走上七八個月才能到達東部的青、徐二州。
而且按照文中的描述,目前朱棣手裡還有五六萬兵馬,長安潼關還有五六萬,楊素撤回洛陽的還有六七萬,總兵力依舊接近二十萬,難道不一鼓作氣的殲滅,而是放西漢死灰復燃麼?
面對接近二十萬死守的兵力,如果沒有絕對優勢,如何將之滅亡?而且按照這種觀點的說法,你把兵力放到徐州、青州,李世民、曹操不會攻打你的江東麼?你有多少兵馬被牽著鼻子走?
其次,有人說劉辯****啊,為什麼讓糜芳做下邳的守將?
請注意,現在徐州的都督是秦瓊,有權自己做人事安排,而且糜芳只是在其他人出征之後被委任為主將,劉辯對此不知情,而且皇帝也不可能事無鉅細的過問。
另外,在張良做出分析之後,劉辯已經迅速做了應對措施,包括命令龍且、郭淮、楊延昭、尉遲恭等人增援青、徐二州,甚至派出了冉閔、彭越快馬趕往青州增援。可以說劉辯作為總攬大局的統帥,已經做出了最好的應對措施,沒有犯任何錯。
有些人總喜歡站在上帝視角思維,只允許對方失敗,不允許自己失敗,也就是主角方拿下許昌、陳留這些重鎮都是應該的,而自己丟掉下邳就是主角方腦殘。但如果作者想給主角開上帝視角的話,只需要一章便可以統一整個世界。
戰爭是互有勝負的,而且曹操、李世民聯合之後的實力不弱,如果主角一直勝,這些人肯定又會說,你看作者****啊,把曹操、李世民、樂毅、范蠡、李績、李牧這些牛人寫成腦殘了,竟然一次也贏不了!看書,就是這樣相互矛盾。
還有人說魏延偷襲鄴城是腦殘,其實這只是作者按照大綱描述一個故事,可以說戰爭中任何計謀都有風險,無所謂腦殘不腦殘。就像韓信背水列陣,輸了就是腦殘,贏了就是妙計,這就是所謂的成王敗寇!
還有人說戚繼光、陸遜怎麼不從日本撤回來呢?劍客在這裡想說的是看書請有個地理和時間概念,沒事百度一下三國地圖,我會上傳地圖給你們看看,效果比閉門造車好得多。(未完待續。)
一千一百九十三 四大謀士靠邊站
自從漢魏開戰之後,青州面臨著遭受唐魏東西夾擊的可能,於是李靖主動放棄了章武縣城,向南撤退了一百餘里,駐守高城。
看到漢軍撤退,李績與李牧果斷將戰線向前推進,李績駐兵章武,李牧駐兵鄉邑,兩軍隔河相望。而曹彬率領的八萬魏兵則駐紮在南皮,與李靖率領的漢軍以及唐軍構成了一個三角陣勢,相互對峙。
從高城李靖大營到南皮大約八十里路程,許攸猶如出逃的囚鳥,一路上快馬加鞭用了一個半時辰,在次日早飯的時候抵達了南皮城下,隔著護城河大聲叫門。
“請速速稟報曹國華將軍,就說故人許攸前來投奔!”
許攸在城下勒馬帶韁,一臉焦急的自報姓名,說話的時候不忘回頭四顧,唯恐稍不留神被漢軍追上來結果了性命。
城牆上的魏兵馬上飛報守將曹彬:“啟稟曹將軍,城下來了個身穿東漢官服的文官,自稱是你的故人許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