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第一年就當選擬詔翰林的柳文長,這一步踏得有多麼讓人羨慕。
常佳紀在一旁搖頭咋舌,“柳兄文章我時常拜讀,深知其行文之慷慨澎湃,中正大氣。卻萬萬也是沒有想到,柳兄這路途走得是如此之順,甚至更甚林公子幾籌。”
林甫聞言翻了一個白眼,這都是哪兒跟哪兒啊,對於他們來說,這三年翰林不過是起步,三年之後何去何從才是重頭戲,如今就說官途卻是為時過早了。
不過想到這件事林甫也隱隱約約覺著有些奇怪。今日僅僅是與嶽淞稍談片刻,林甫就隱隱約約覺著此人很不簡單。
按照謝學士的說法,嶽淞此人官途幾十年,總是八面玲瓏。今天相處的那一會兒,小林公子卻是覺著他看似平易近人的謙和外表之下,所圖甚大。
他起初覺得,是最好說話的嶽次輔在殿試中幫了自己,這實在是極好的。可這點若有若無的危機感始終繚繞著小林公子,讓他很是不得安寧。
思來想去,這件事的確也不是壞事。庶吉士們負責在翰林編書之餘,還要去各部各府觀政,與其去六部或者京都府之類的地方打雜,自然是謀一份擬詔的職務要有前途一些。
畢竟文官們將來要做的還是筆頭的工作,奏摺書表不僅要內容翔實,寫法用詞也是極有講究的,否則這些時日陛下也不會因為詔書不合心意而發脾氣了。
小林公子仔細想了想,還是覺得自己多慮了,柳兄也才入京不久,這裡面哪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輕輕搖搖頭想要擺脫那種若有若無的感覺,開口笑道,“說不定日後我們幾位都要仰柳兄鼻息呢!”
第十二章 慢走不送
一日不見,異變突起。昨日嶽次輔這才剛剛來過翰林院,第二日翰林院內就收到了內閣的調令。
庶吉士柳文長在翰林院掛職,今後卻是向內閣負責,可謂是一步登天。
這件事昨日裡大家都看見了,倒也沒有太吃驚。
倒是調令中的另一部分,讓不少有心人心中一緊,不知情的人皆是完全看不明白其中的關節。
翰林院檢討韓輯與同僚王宗政被這一紙調令調離了京都的翰林院,發派去了地方的府縣任職。
從職位的品級上說,地方府縣給這兩位的職位倒是更高一些,可聽到這個訊息的所有人表情都顯得有些微妙。
因為大家心裡都清清楚楚,這是明明白白的明升暗降,具體降到什麼程度這就要看具體的發配位置了。
像王檢討那樣,被安排去益州,那還算好。畢竟距離京城比較近,最多隻能算是小降。
若是像韓檢討那樣。。。。。。。被安排去徐州。。。。。。那就多半是一去不復返了。
徐州路途遙遠,地處邊疆,若不是因為大商皇朝分崩離析之後在葉城處二分天下,拉動了葉城的貿易,徐州當會更加荒蕪一些。
翰林官們出頭快的雖然不多,但只要不犯什麼大錯誤,熬到最後都是有點身份的人。像這樣早早被撤職調往地方的事情,還是不怎麼常見的。
因而看著小林公子手下的兩位檢討默默地收拾著自己的東西,即將離開這間他們已經奮鬥了三年多的翰林院,這些旁觀的翰林官們心中都有些唏噓,不免暗暗感嘆小林公子的手腕和心腸。
韓輯幾人排擠小林公子在翰林院裡也算不得什麼秘密,大家修的都是這本國之大典,韓輯幾人整日裡專門挑選那些個最是駁雜棘手的部分往修撰廳裡送,這事兒肯定是瞞不過別人的。
只是眾人雖是眼睜睜的看著,但這事兒的背後畢竟還有夏首輔家那位大小姐的身影,所以諸位翰林們在此事上也不敢多嘴,只假作是沒看見。
眾人假作沒看見,而小林公子也不知是真不明白還是假不明白,韓輯幾人拿來什麼他就修什麼,從來都是笑嘻嘻地接下,絕無半點推脫。
不僅嘴上答應得好好的,手頭上的工作也沒有落下,韓輯幾人不幫忙,小林公子兩人的完成度一直不比一個五六人的團隊要差。
幾天下來,就連韓輯幾人把自己的工作也推過來,小林公子也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照單收下。眾翰林皆是心中暗忖這三元連中的小林公子當是一個性子軟弱的人,不喜歡惹是生非,便也就沒有再把這件事當回事。
直到昨個兒嶽次輔來翰林院,和小林公子不知嘀咕了什麼,其實也沒聊上一會。但誰知道第二天內閣就發來了調令,要將韓王兩位檢討派去地方任職。
眾人這才反應過來,這位看似面善的公子哥卻也不是好惹的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