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訊息,便令鎮上的百姓,一下便喜歡上這位新任守備大人。
原因很簡單,只要是塔河鎮的百姓,都能到明日軍營開設的糧鋪,買到價格便宜不少的平價糧。單單這項舉措,便令塔河的百姓受益非淺。
唯一覺得無奈的,或許只有在鎮上經營糧食的客商。看到這條告示,這些糧販便知。以後他們店裡的糧食,只怕一粒也賣不出去了!這生意,看來是沒法做了!
第一百零六章 新奇的軍營
視察過山口陣地的鳳翔,對於劉興華爽快應承,將答應的武器提前交付,心情自然大好。這樣一來,他在瑗琿籌備組建的兩個新兵營,總算能名符其實了。
其實朝廷對於邊軍的數量,同樣有著一定的規定。只是眼下邊境局勢緊張,這種沒超編太多的擴軍行為,朝廷軍部的大臣,大多也睜隻眼閉隻眼。
更何況,鳳翔擴招的兩營兵勇,真算上他能統領的部隊人數,其實也不算超員。可要想給這些新兵發餉發槍,那就必須鳳翔自己去想辦法,朝廷是不會掏腰包的。
想想這年頭,在邊關主掌一方,看似位高權重。可瑗琿這樣的苦寒之地,有背景有權勢的武將,根本就不會想來。這種東西,能有什麼油水可撈呢?
如今鳳翔這種行為,在很多人看來明顯一傻老帽。養這麼多兵,朝廷不增加任何軍餉槍械不說,還要擔心有人拿這事彈劾於他,明顯沒事找罪受嘛!
可這種行為,在劉興華看來卻很值得敬仰。如果大清朝,多幾個象鳳翔這樣,心裡裝著國家安危跟百姓生死的將領,或許大清朝也不會淪落到被人凌辱至此的地步。
那上千條俄製步槍,放到劉興華這裡看不上,倒不如成全這位有心保衛瑗琿的將領。那怕此刻的安民營,劉興華也開始打算,組建一支類似特戰的小分隊。
處理完眼下的事情,算算時間的劉興華,也明白離出關的時間不遠。若不趕緊到關外走一趟,繼續這樣拖下去,只怕他到時便走不了。
漠河做為他的根基所在,自然要好好經營一番。現在用一千條槍,讓鳳翔徹底的站在他這邊。相信有什麼事情,鳳翔也會幫襯一下。
踏出山口的防禦陣線,看著眼前一下又開闊的田野。不少正在勞作的百姓,對於站在劉興華身邊的鳳翔,也都不怎麼搭理,更多的笑容都是衝著劉興華。
可以說,能住進這裡的百姓,大多都跟安民營關係密切。有些是莫拉乎跟季山河批准入住的,還有一部分則是安民營軍官的直系家屬。
這些人的進駐,讓獵戶村原本荒廢的土地,全部派上了用處。一些善於種地的百姓,被安排將這些土地開墾出來,以這種方式獲取他們在村裡的生活所需。
簡而言之,為了更好的管理基地內的百姓。劉興華採取按勞分配的方式,給這些百姓提供糧食跟生活用品。在這裡只要肯工作,吃飽穿暖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若是想多賺點錢,那便只能去基地外找出路。可如今這年頭,能吃飽穿暖,百姓就覺得很不錯了。更何況,基地內還免費提供小孩讀書的機會。
還沒走進安民營的軍營,鳳翔便聽到清脆卻悅耳的朗朗讀書聲。饒有興趣的他,立刻道:“看來你之前對那些百姓所說,並非是虛言。走,去看看你這裡的學堂!”
雖然是武將,可鳳翔非常清楚教育的重要性。這年頭,那怕他貴為朝廷二品都統,又是主政一方的將領。可對於讀書人,鳳翔其實還是很尊敬的。
對於這樣的要求,劉興華自然不會拒絕。為了保證學堂,能一直辦下去。這段時間,劉興華又特意聘請了幾位,在漠河同樣小有名氣的先生來此坐堂授課。
這樣一來,那怕隨移民搬遷而來的小孩,只要安定下來便能順利入學。對於教育,劉興華同樣看的非常重。清楚這些孩子,才是這個民族的未來。
看著塗寫在學堂牆上的標語,鳳翔若有感嘆的念道:“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這話粗看上去,好象有些過於誇大。可細想想,也有一番道理啊!”
對於鳳翔的感悟,劉興華表情認真的道:“看來都統大人,也能理解這番話的意義。其實在我看來,今天的世界是我們的,而未來的世界則是他們的。
不管未來時局如何動盪,只要這些孩子能牢記這段歷史,併為改變民族跟國家命運而努力。那麼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便有希望。他們便是未來的希望所在!”
其實這番話,也是劉興華抄錄而來。甚至他還清楚,說出這番言論的人。如今在清朝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