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出嫁年齡的女孩,那麼她家一定門庭若市。家中有適齡男丁的父母,都會開始替兒子張羅媳婦,以延續家族血脈。
而如今根據地中,陸續遷居而來的百姓中,女孩的比例同樣少。真正適婚的年青人,大多都加入到安民師中。而對於這些本應適齡的年青人,安民師軍紀中有明文規定。
不論新兵還是軍官,入伍三年之後方可在所屬部隊,營級軍官的同意下申請結婚。任何無部隊批准卻私下結婚的,一律開除軍籍遣返原籍。
當然,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原因很簡單,進入部隊之後的年青人,一年之間想找到回家探親的機會都不多。更何況,去拜堂成親呢?
以前訂這個軍規的時候,莫拉乎也曾反對過。在莫拉乎看來,這未免有些太嚴苛了。可在劉興華看來,整天想著娶媳婦,抱著老婆孩子熱坑頭計程車兵,談什麼上陣殺敵呢?
以至發展到後面,很多家有成年男丁的百姓,在送自家子弟進安民師當兵前。便提前幫他們選定媳婦,讓他們拜堂成親之後再入伍,算是鑽了軍規的空子。
面對這種情況,劉興華很適時,透過移民村的廣播。將早婚早育的害處,告知了這些延續多年傳統的百姓。讓百姓跟年青人知道。女孩太早生育的危險。
這年頭,醫療科技不比後世。在如今的年代生孩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若是胎位不正,又或者胎兒過大,往往導致的後果,就是一屍兩命。
那怕劉興華成立安民師之後,培養招攬了一批醫生跟護士,可效果同樣不是很明顯。原因就是,劉興華倉儲器中的藥品儲備,同樣少的可憐。
而在這漠北,能找到的不過是些郎中跟接生婆。這些人。雖然接受了安民師的聘請。可想讓他們成為,真正能使用醫療器械的醫生,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鑑於條件有限,加上安民師的軍規如此。漸漸的,一些新搬遷來的移民,有年滿十四歲的女孩,都不會象以前那樣,早早把女兒許配出去。
在漠北這種地方,女孩明顯比男孩更金貴一些。有女兒的人家。也希望把女兒許配給出色的男孩。而如今出色的男孩,大多都集中在安民師的部隊中。
一些在部隊中擔任了軍官的男孩,他們往往是這些有女孩人家最理想的結親物件。只是在安民師中,有關軍官的結婚。同樣限定在團級幹部以內。
只有晉升到中校軍銜,才有資格申請結婚。如果沒晉升到中校,想結婚的話。依然要跟士兵一樣,三年之後再考慮解決單身的問題。
而安民師後期的擴軍。讓部隊一下出現不少的中校。這些中校,相比其它國家的中校年齡。無疑要年青不少。但他們相比較而言,也都到了適婚的年齡。
可這些晉升到中校的人都知道,還有一個人比他們更有資格結婚。在他沒成親之前,他們這些手下,又怎麼敢談及成親的事情呢?這個人,就是師長劉興華。
從安民營一路追隨的軍官們,都清楚他跟錢杏芳的事情。說起來,錢杏芳的年齡,在很多人眼中,都顯得有些年齡過大。這麼大的女孩沒出嫁,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雖然很多軍官都知道,劉興華跟錢杏芳不是夫妻勝似夫妻。可一天沒宣佈成親,他們就不敢搶在劉興華面前成親。對此,葛依乎的爹孃也是滿腦子怨念。
如今兒子貴為旅長,又是他們的長子,他們自然急切的希望,兒子能早點成親。畢竟,葛依乎跟如今一樣成為通訊營連長的二丫,兩人可謂青梅竹馬的物件。
總之,在安民師跟獵戶村百姓心中,很多人都希望劉興華早點跟錢杏芳成親。這樣一來,或許很快便會有大批的軍官,相繼完婚真正蛻變成男子漢。
明白相比葛依乎等軍官父母著急,這些晉升到中校的軍官,其實並不覺得太心急。伴隨著職務的提升,他們的眼界同樣得到提升,明白結婚太早真沒什麼好處。
而且更令劉興華覺得神奇的,這些軍官似乎不太願意父母替他們張羅女孩,更喜歡自己去找喜歡的女孩。而這些軍官最想娶的女孩,就是如今通訊營的女兵們。
這樣一來,真正能進安民師當兵的女孩,其實都能嫁到真正的安民師精英軍官。這訊息流傳開來之後,確實令不少家人女孩的百姓,希望將女兒送進軍營。
一來,女兒當兵也能拿餉,給家裡分擔一些困難。二來,女兒當兵便意味著,有了晉身的資本。將來嫁個有出息的軍官,相信也是件喜上加喜的好事。
有關這些情況,劉興華自然也是清楚。也正是知道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