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2 / 4)

小說:東萊太史慈 作者:溜溜

東西,往日彷彿象活過來一樣。

記得初見王豹時,自己詫異他身為文人卻腰佩長劍,且對自己斬馬刀的設計讚賞非常一付格鬥行家的模樣時,王豹對自己說青州自古以來就有俗語云:“臨淄重蹴鞠,曲成好擊刺”。

這民謠太史慈是知道的,因為後世吳均《邊城將》一詩中就引用了此句。

“蹴鞠”就是古代的足球,記得自己原來到長沙馬王堆執行任務保護文物時,最感興趣的就是聽那漂亮引導小姐講述馬王堆文物的歷史淵源。

記得那女孩曾說過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經法》記載:黃帝擒蚩尤“充其胃以為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

如此看來,足球從一開始就是一種滿含戰爭硝煙味道的,當真是狹路相逢勇者勝。

徐盛此時則充分的顯示出了淵博的知識,轉頭對身後的護衛介紹起蹴鞠的來歷,聽得這一幫昔日的窮小子悠然神往。

太史慈亦從中知道,其實在西漢時,劉向的《別錄》裡就說:“蹴鞠,黃帝所造,或雲其於戰國”, 並指出“所以練武士知有才也,皆因嬉戲而講練之。”

有“三寸不爛之舌”之稱的縱橫家張儀初到齊國時,就非常喜歡這種運動,而這齊國都城臨淄在那時就盛行“蹴鞠”,臨淄之民亦無不蹴鞠。

聽著徐盛在那裡吐沫橫飛的白話,太史慈卻發現這古代足球的特殊之處:參賽兩隊每隊只有10名隊員,且無專職的守門員,最令太史慈驚奇的是,雙方隊員在傳球時一直是高來高往,那個皮球很少落地,

一問徐盛才知,原來這時的球賽有其嚴謹的規則,在比賽時那個踢的“鞠”不能落地,如果落地那一方就算輸一個球。

這也太難了,太史慈心想。

徐盛卻奇怪地問道:“主上不知道這些規則嗎?”

見到太史慈搖頭,眾人紛紛露出奇怪的表情,彷彿都在說“您也有不知道的事?”弄得太史慈哭笑不得,他們是不是把自己當成無所不知的神仙了。

怪就怪自己的頭腦中只保留了真正太史慈一小部分記憶,現在又哪裡知道這些東西。

也無怪徐盛等人奇怪,畢竟在齊地雖非人人都有資格和能力玩蹴鞠,而且這項運動更多的是運用到軍隊中,給平日無事可做計程車兵發洩旺盛的精力用的,但太史慈並非是那種幾乎無人身自由的平民百姓,又曾經在衙門辦事,怎可能不瞭解蹴鞠呢?

哪裡知道太史慈初到這時代,就趕上了公元183 年的青州天災,又是冰雹又是海潮的,哪還有人踢什麼蹴鞠?第二年就是黃巾之亂,更無人理會什麼蹴鞠了。這幾年來自己又一直忙得腳打後腦勺,哪有時間去問什麼這時代的娛樂節目。

徐盛對太史慈介紹,其實關於蹴鞠本就有專門的書籍進行介紹,徐盛家就有這時代常見的《漢書》&;在其中的《藝文志》中,“兵家技巧類”有《蹴鞠二十五篇》。漢代李尤也曾作《鞠城銘》,記錄和描述了當時蹴鞠的形式方法、裁判規則和道德規範。

當年霍去病出徵塞漠,“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踢鞠”。

“其實各個州郡本來就是‘士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的局面”。徐盛總結說。

太史慈這才知道蹴鞠早就成為這時代軍中訓練的基本科目,而且已演為社會時尚。

象自己這西北六縣少有人踢球才是怪事。

太史慈埋怨徐盛為何不早提意見,豈料徐盛卻叫起了撞天屈。

“我有說過,是王豹大哥認為沒有必要在軍中實行,廖化那小子也說將軍的訓練方法天下無出其右,軍中又有宣傳隊定期表演節目,象蹴鞠這種小孩子的把戲根本就沒有必要讓我們計程車兵練習。”

至於說到百姓,這兩年光顧著掙錢去了,那裡會覺得蹴鞠比金銀可愛。充其量也就是幾個鄉間頑童偶爾踢踢。

太史慈聽得眼都直了,他怎麼也想不到,在後世已經演變成世界第一大運動的足球在這幾個人的眼裡居然變成了“小孩子的把戲”?

不過想想,王豹的理由也頗有道理。

但還是太過短視了。

西北六縣日新月異,自與其腳踏實地的社會風尚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但也導致了人們日漸頭腦唯實用化的特點,有時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考慮長遠的發展。

現在還看不出弊病,但日後終是大患,有利益而無信仰會使得一個民族變成一團散沙的。

而足球運動無疑會帶給人們自豪感和榮譽感,這是經過後世證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