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在愕然中更多的是大喜,連忙把書信接了過來,展信觀看:
主上:
相信您已經猜出大公子攻擊喬瑁的事情是袁紹在背後搗鬼,不過主上萬不可親自出兵東郡,否則就會落入到袁紹的算計中。
經過此次諸侯會盟,其他諸侯已經對我青州忌憚非常,時至今日,隱藏自己的實力已經全無意義,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眾諸侯議定後聯起手來對付我青州。袁紹現在的行動就是開始。
依屬下所見,要擾亂我青州無外乎內外兩手而已。
現在看來,大公子一定是被袁紹利用,主公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引起青州內部的動盪,因此主上應該把大軍交給高順將軍,馬上返回青州,令高順將軍在兗州境內潛伏,靜觀其變,必要時可對大公子進行救援,但以儲存實力為主,但沒有必要硬拼。既不去為大公子去當那便宜先鋒,也不去觸大公子的黴頭,準備在兗州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以青州今日的人力物力財力應該毫無問題,此其一也,謂之治標。
其二,主上在返回青州後應當改革吏治,變化青州的用人制度,不可令世家大族一味的把持地方權力,臨淄稷下學宮現在想必已經人才濟濟,主上應可從其中挑出可堪大用的人物。此乃治本。當然這事情非我郭家所長,有管寧先生在,一定可找到穩妥的辦法。
如此,則青州內部可定,那麼外敵又何足道哉?
太史慈看到這裡,感到大為驚訝,沒想到一向只留意于軍事的郭嘉居然會提出改革官吏選拔的建議。
其實這問題當然好解決,只要在青州實行科舉制度即可,問題是太史慈一直苦無藉口,隨意地廢除舉薦制度只會激起世家大族的不滿。甚至一直到現在,太史慈都沒有一個穩妥的辦法可實行自己的主張。
搖搖頭不去想他,自己也非是搞內政的行家裡手,這事情還是交給管寧去操心吧。
不過這應該是郭嘉說的內部問題,還有一個外部問題沒有說。
於是又低頭看去,只見信上寫道:
主上一定奇怪屬下為何要您馬上返回青州,這則是出於對外戰爭的考慮,依屬下看來,既然袁紹在還沒有解決掉冀州的事情的時候就開始對付主上,那麼袁紹已經和一些人達成了協議,要共同對付主上,其中最有可能的就是徐州刺史陶謙,若是陶謙在見識過我們青州軍的實力後仍然無動於衷,那豈非愚蠢到極點?
另外袁紹的大兒子袁譚現在屯兵渤海,主上不可不防。
如果主公親自主持對東郡的戰爭,那麼就會被拖在兗州,觀今日之青州,管寧先生短於謀略,王豹將軍只易守城,臧霸大軍在外,世家大族各懷鬼胎,若是主上不馬上回到青州,青州無主事之人,豈非險哉?
更何況主上的新五德終始說早已經觸動了青州許多人的利益,這些人一旦與袁紹聯合起來,到時內外交困,將會對主上十分不利。
總而言之,主上現在返回青州有三點好處:其一,可穩定青州局勢,其二,可實現醞釀已久的改革,其三,可為我青州的對外擴張做出具體的計劃,望主上明察。
尤其是第二點,主上不是一直以來找不到藉口推行改革嗎?今次回去索性秘密一些,任青州那些居心叵測之輩鬧上一陣,然後主上再以雷霆萬鈞的手段掃除異己,這樣就可以掃平叛逆為藉口推行改革,看那個人敢提出異議?
太史慈看在這裡不禁呵呵大笑起來,心中的鬱悶完全消失。
這個郭嘉不愧是三國鬼才。
不僅料到自己在這裡舉棋不定,而且還為自己分析清了形勢,更為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尤其是他建議自己推行改革的主意實在是妙不可言。亂世當用重典,歷史上每一次成功的改革無不是因勢而起,先誘惑自己的敵人犯錯,再一舉殲滅這些人,這主意還真是精采!
坦白而言,太史慈最感興趣的並非是一統天下,若是那樣的話,太史慈完全可以去投奔曹操,不必如此的費心費神,他對於中國政體改革的興趣更大。郭嘉的提議一下子就把太史慈打動了。
當然郭嘉的一番分析還是令太史慈驚出了一身的冷,他實在沒有想到袁紹對他的威脅竟然到了可能會顛覆青州的地步。
不過既然郭嘉已經有了對策,自己又何懼之有?當下生出了要放手大打一場的感覺。
太史慈的笑聲令高順等人面面相覷,不知道太史慈為何高興異常。
太史慈順手把信件交給高順,後者在仔細觀看了郭嘉